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有机金属含硫族元素碳硼烷化学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50页
 第一节 引论第9-10页
 第二节 含硫族元素—1,2—二碳代—闭式—十二碳硼烷(12)配体有机金属化学第10-44页
   ·钛族(Ⅳ)元素化合物第11-12页
   ·铬族(Ⅵ)元素化合物第12-15页
   ·锰族(Ⅶ)元素化合物第15-17页
   ·铁族元素的化合物第17-22页
   ·钴族元素的化合物第22-39页
   ·镍族元素的化合物第39-40页
   ·铜族元素化合物第40-42页
   ·稀土金属化合物第42-44页
 第三节 展望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0页
第二章 原料制备第50-56页
 第一节 试剂纯化及原料制备第50-51页
 第二节 配合物的制备第51-53页
 第三节 表征方法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第三章 含硫族元素碳硼烷配体和三吡唑硼配体的单核和双核钼化合物的合成及单晶结构第56-79页
 第一节 引言第56-57页
 第二节 合成第57-59页
   ·{HB(Me_2Pz)(Me_2Pz)_2}Mo(O)S_2C_2B_(10)H_(10)(3a)的制备第57页
   ·{HB(Me_2Pz)(Me_2Pz)_2}Mo(O)Se_2C_2B_(10)H_(10)(3b)的制备第57-58页
   ·{HB(Me_2Pz)(Me_2Pz)_2}Mo(O)Te_2C_2B_(10)H_(10)(3c)的制备第58页
   ·{HB(Me_2Pz)_3Mo(O)(μ_2-O)_2Mo(O)S_2C_2B_(10)H_(10)}(Me_2PzH)(4a)的合成第58-59页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第59-69页
   ·合成第59页
   ·配合物3b,3c和4a的X-衍射单晶结构分析第59-69页
 第四节 双核化合物[Tp~*Mo(O)_2]O(5)的制备第69-73页
   ·合成第69-70页
   ·化合物5的单晶结构第70-73页
 参考文献第73-79页
第四章 16电子含硫族元素碳硼烷配体稳定的半夹心结构钴的化合物的合成及单晶结构第79-95页
 第一节 引言第79-80页
 第二节 合成第80-81页
   ·16电子含硫族元素碳硼烷配体稳定的半夹心结构的钴的化合物的合成第80-81页
     ·Cp~tCoS_2C_2B_(10)H_(10)(4a)的合成第80页
     ·Cp~tCoSe_2C_2B_(10)H_(10)(4b)的合成第80-81页
     ·Cp~(tt)Cos_2C_2B_(10)H_(10)(5a)的合成第81页
     ·Cp_(tt)CoSe_2C_2B_(10)H_(10)(5b)的合成第81页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第81-87页
   ·单或双叔丁基取代单茂羰基钴的化合物Cp~tCo(CO)_2(2),Cp~(tt)Co(CO)_2(2a)和Cp~tCo(CO)I_2(3),Cp~(tt)Co(CO)I_2(3a)的合成第81-82页
   ·化合物4a,4b,5a,5b的合成第82页
   ·谱学表征第82页
   ·化合物4a,5b的晶体结构第82-87页
 第四节 以16电子含硫族元素碳硼烷配体稳定的半夹心结构的钴的化合物5a,5b为原料合成杂核Co-M(M=Mo,W)配合物Cp~(tt)CoM(CO)_2[E_2C_2(B_(10)H_(10)]2第87-89页
   ·Cp~(tt)CoMo(CO)_2[S_2C_2(B_(10)H_(10))]_2(6a)的合成第88页
   ·Cp~(tt)CoMo(CO)_2[Se_2C_2(B_(10)H_(10))]_2(6b)的合成第88页
   ·Cp~(tt)CoW(CO)_2[S_2C_2(B_(10)H_(10))]_2(7a)的合成第88-89页
   ·Cp~(tt)CoW(CO)_2[Se_2C_2(B_(10)H_(10))]_2(7b)的合成第89页
 第五节 结果与讨论第89-93页
   ·化合物6a,6b,7a,7b的合成第89页
   ·化合物7b的晶体结构第89-93页
 参考文献第93-95页
第五章 含硫族元素碳硼烷配体的钒的化合物的合成第95-103页
 第一节 引言第95页
 第二节 合成第95-96页
   ·[(THF)_3LiOVS_2C_2B_(10)H_(10)]_2(3a)的合成第95页
   ·[(THF)_3LiOVSe_2C_2B_(10)H_(10)]_2(3b)的合成第95-96页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第96-103页
   ·合成第96页
   ·配合物3a的晶体结构第96-103页
第六章 总结第103-107页
附录第107页
功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第107-108页
致谢第108-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俊木瓜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下一篇:人体自然感染诺氏疟原虫--形态学描述、分子鉴定及msp-1基因片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