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1 前言 | 第8-12页 |
| ·研究对象 | 第9页 |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9页 |
| ·录像分析法 | 第9页 |
| ·数理统计法 | 第9-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 ·有关术语诊释 | 第10-11页 |
| ·图例 | 第11-12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2-39页 |
| ·进球数量特征分析 | 第12-16页 |
| ·对射门次数的分析 | 第14-16页 |
| ·射门效果的分析 | 第16-17页 |
| ·进球率 | 第16页 |
| ·射正率 | 第16-17页 |
| ·射偏率 | 第17页 |
| ·进球时间特点分析 | 第17-20页 |
| ·比赛时段划分 | 第17页 |
| ·对上、下半时进球情况的分析 | 第17-18页 |
| ·对6个进球时段情况的分析 | 第18-19页 |
| ·对进球最少时段的分析 | 第19页 |
| ·对16-30min、31-45min、46-60min和61-75min进球时段的分析 | 第19-20页 |
| ·对场上不同位置队员进球的分析 | 第20-22页 |
| ·射门时身体所处状态分析 | 第22-23页 |
| ·射门区域与进球的关系 | 第23-24页 |
| ·射门前协助方式分析 | 第24-25页 |
| ·支持进球前最后一传技术运用 | 第25-27页 |
| ·射门前进攻方式与进球数的关系分析 | 第27-28页 |
| ·进球前传球次数与直接打法 | 第28-33页 |
| ·直接打法的基本原理 | 第28页 |
| ·进球前传球次数计算方法 | 第28-29页 |
| ·2004 年欧锦赛进球前传球次数分析 | 第29-30页 |
| ·2004年欧锦赛进球前传球次数和近3届世界杯进球前传球次数对比分析 | 第30页 |
| ·对“0”次传球的重新界定 | 第30-32页 |
| ·直接打法的重新认识 | 第32-33页 |
| ·创造破门机会的进攻路线 | 第33-34页 |
| ·定位球进球的分析 | 第34-35页 |
| ·2004年欧锦赛进攻战术分析 | 第35-37页 |
| ·进攻技战术与个人战术配合形式 | 第35-36页 |
| ·不同战术配合进球的进攻发动区域 | 第36-37页 |
| ·2004年欧锦赛失球情况分析 | 第37-39页 |
| ·盯人不紧 | 第37-38页 |
| ·未封住射门线路 | 第38页 |
| ·抢点失利 | 第38页 |
| ·球点球 | 第38-39页 |
| ·其他因素 | 第39页 |
| 3 从2004年欧锦赛看未来足球技战术发展动向 | 第39-42页 |
| ·在稳固防守的基础上加强进攻,各队越来越务实 | 第39-40页 |
| ·快速传接,直接处理球技术 | 第40页 |
| ·定位球及边路进攻战术 | 第40-41页 |
| ·整体打法 | 第41-42页 |
| ·拼搏精神 | 第42页 |
| 4 结论与建议 | 第42-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附录 | 第50-52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