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1页 |
第一章 迟延交付救济概述 | 第11-14页 |
一、迟延交付的概念 | 第11-13页 |
(一) 关于迟延交付概念的争论 | 第11-12页 |
(二) 迟延交付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迟延交付的救济形式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损害赔偿 | 第14-29页 |
第一节 违约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及性质 | 第14-22页 |
一、违约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 | 第14-21页 |
(一) 损害事实 | 第15-17页 |
(二) 违约行为 | 第17-20页 |
(三) 损害事实与违约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 | 第20-21页 |
(四) 过错 | 第21页 |
二、违约损害赔偿的性质 | 第21-22页 |
第二节 侵权损害赔偿构成要件及性质 | 第22-23页 |
第三节 迟延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主体及承运人的抗辩 | 第23-29页 |
一、迟延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主体分析 | 第23-26页 |
(一) 违约损害赔偿请求权人 | 第23-24页 |
(二) 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人 | 第24页 |
(三) 特别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主体 | 第24-26页 |
二、承运人针对三种请求人的抗辩 | 第26-29页 |
(一) 承运人针对违约损害赔偿请求权人的抗辩 | 第26-27页 |
(二) 承运人针对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人的抗辩 | 第27-28页 |
(三) 承运人针对保险人的抗辩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认为货物灭失 | 第29-56页 |
第一节 请求人什么时候可以认为货物灭失及未明确约定交付时间时可否认为货物灭失 | 第29-30页 |
第二节 认为货物灭失的主体——请求人的确定 | 第30-43页 |
一、认为货物灭失的法律效果推论 | 第30-34页 |
(一) 货物真正灭失的法律效果 | 第31-32页 |
(二) 货物被认为灭失的法律效果推论 | 第32-34页 |
(三) 认为货物灭失后请求人与承运人间是否产生代理关系分析 | 第34页 |
二、请求人的确定 | 第34-43页 |
(一) 请求人的确定 | 第35-38页 |
(二) 具体情况下请求人身份的确定 | 第38-43页 |
(三) 请求人与损害赔偿请求权主体之比较 | 第43页 |
第三节 对认为货物灭失的法律性质分析 | 第43-51页 |
一、被认为灭失货物所有权转移原因推测 | 第43-48页 |
(一) 抛弃和先占 | 第43-44页 |
(二) 强制缔约 | 第44-48页 |
二、货物所有权转移的真正原因 | 第48-49页 |
三、认为货物灭失的性质 | 第49-51页 |
第四节 请求人认为货物灭失的限制和承运人对此的抗辩 | 第51-56页 |
一、请求人的法定解除权的限制 | 第51-54页 |
(一) 行使条件的限制 | 第52页 |
(二) 行使期间的限制 | 第52-53页 |
(三) 行使方式的限制及对未明确约定交付时间时是否亦可认为货物灭失的分析 | 第53-54页 |
二、承运人可对请求人认为货物灭失提出的抗辩 | 第54-56页 |
(一) 承运人违约抗辩 | 第54页 |
(二) 承运人对时间的抗辩 | 第54-55页 |
(三) 承运人责任限额的抗辩 | 第55-56页 |
第四章 迟延交付救济的改进建议 | 第56-60页 |
一、损害赔偿的完善 | 第56-57页 |
二、认为货物灭失的完善 | 第57-60页 |
(一) 是否赋予请求人回赎权 | 第57-58页 |
(二) 货物处理需要请求人的协助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