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BRID-MELP/CELP语音压缩编码算法的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缩略词 | 第10-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5页 |
| ·语音信号的特点 | 第15-16页 |
| ·语音压缩编码算法的性能参数 | 第16-20页 |
| ·编码质量 | 第17页 |
| ·编码速率 | 第17-18页 |
| ·算法复杂度 | 第18页 |
| ·编码延时 | 第18-20页 |
| ·算法性能的综合评价 | 第20页 |
| ·语音压缩编码的进展和编码标准 | 第20-22页 |
| ·论文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 第22-25页 |
| 第二章 语音压缩编码的一些基本技术 | 第25-34页 |
| ·概述 | 第25页 |
| ·线性预测编码(LPC) | 第25-28页 |
| ·LPC 模型 | 第25-27页 |
| ·线谱频率(LSF) | 第27-28页 |
| ·基音提取 | 第28-29页 |
| ·矢量量化 | 第29-31页 |
| ·自适应谱增强 | 第31-33页 |
| ·本章小节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MELP 编码 | 第34-50页 |
| ·MELP 编码算法概述 | 第34-36页 |
| ·基音提取 | 第36-40页 |
| ·MELP 标准的基音提取 | 第36-39页 |
| ·一种简化的MELP 基音提取算法 | 第39-40页 |
| ·傅立叶谱幅度与脉冲激励 | 第40-43页 |
| ·傅立叶谱幅度提取 | 第40-42页 |
| ·傅立叶谱幅度量化 | 第42页 |
| ·MELP 脉冲激励的合成 | 第42-43页 |
| ·成型滤波与混合激励 | 第43-45页 |
| ·增益计算 | 第45-47页 |
| ·脉冲散布语音增强 | 第47-48页 |
| ·计算机仿真结果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四章 CELP 编码 | 第50-59页 |
| ·CELP 编码算法概述 | 第50-52页 |
| ·码书搜索算法 | 第52-54页 |
| ·自适应码书分析与综合 | 第54-56页 |
| ·固定码书分析与综合 | 第56页 |
| ·计算机仿真结果 | 第56-58页 |
| ·本章小节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语音信号非平稳模型 | 第59-67页 |
| ·概述 | 第59页 |
| ·基本非平稳模型 | 第59-62页 |
| ·浊音信号的非平稳谐波模型 | 第59-61页 |
| ·非平稳谐波模型的离散形式 | 第61页 |
| ·非浊音信号和混合信号模型 | 第61-62页 |
| ·幅度和相位内插的模型 | 第62-67页 |
| ·幅度内插 | 第62-63页 |
| ·相位内插 | 第63-67页 |
| ·基波合成相位的多项式内插 | 第63-65页 |
| ·相位展开 | 第65-66页 |
| ·一种新的基于动态规划的相位展开算法 | 第66-67页 |
| 第六章 HYBRID-MELP/CELP 编码 | 第67-83页 |
| ·混合模型编码器概述 | 第67-69页 |
| ·相位对齐 | 第69-76页 |
| ·相位对齐的原因 | 第69-70页 |
| ·相位估计方案 | 第70-73页 |
| ·起始点对齐 | 第70-71页 |
| ·停止点对齐 | 第71-73页 |
| ·相位连续演进与相位复位 | 第73页 |
| ·相位参数方案 | 第73-76页 |
| ·相位参数提取 | 第74-75页 |
| ·相位内插 | 第75-76页 |
| ·零相位均衡 | 第76-81页 |
| ·零相位均衡的基本原理 | 第76-78页 |
| ·零相位均衡算法 | 第78-79页 |
| ·一种新的PITCH 分片零相位均衡算法 | 第79-81页 |
| ·零相位均衡的总结 | 第81页 |
| ·计算机仿真的结果 | 第81-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 第七章 论文总结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 致谢 | 第88-89页 |
| 个人简历 | 第89页 |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