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 第1-9页 |
2 正文 | 第9-24页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第9-16页 |
·资料来源 | 第9页 |
·一般资料 | 第9-10页 |
·诊断标准及病例选择 | 第10-12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0-11页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11页 |
·纳入标准 | 第11-12页 |
·排除标准 | 第12页 |
·病例剔除、脱落及中止试验标准 | 第12页 |
·治疗方法 | 第12-14页 |
·观察指标 | 第14-15页 |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的评估 | 第14页 |
·手术时间 | 第14页 |
·住院时间 | 第14页 |
·术后并发症 | 第14-15页 |
·不良反应记录 | 第15页 |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 第15页 |
·安全性评价标准 | 第15页 |
·统计方法 | 第15-16页 |
·结果 | 第16-18页 |
·两组临床总有效比较 | 第16-17页 |
·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 第17页 |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 | 第17页 |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 第17页 |
·两组平均疗程比较 | 第17-18页 |
·讨论 | 第18-24页 |
·老年人混合痔的特点 | 第18页 |
·传统的痔外剥内扎术(Milligan-Morgan术) | 第18页 |
·PPH手术的机理 | 第18-19页 |
·痔切闭术 | 第19页 |
·改良PPH加硬注术 | 第19-24页 |
·手术机理和依据 | 第19-21页 |
·改良PPH加硬注术特点及优势 | 第21页 |
·改良PPH加硬注术术中术后应注意问题: | 第21-22页 |
·改良PPH加硬注术尚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改良PPH加硬注术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分析 | 第23-24页 |
·问题和展望 | 第24页 |
结论 | 第24-25页 |
致谢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8页 |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28-29页 |
声明 | 第29-30页 |
附录 | 第30-45页 |
痔的治疗学认识发展 | 第30-45页 |
1 中医药对痔疮治疗的进展 | 第30-33页 |
·内治法 | 第30页 |
·外治法 | 第30-31页 |
·塞药疗法 | 第30-31页 |
·熏洗疗法 | 第31页 |
·外敷疗法 | 第31页 |
·针灸疗法 | 第31页 |
·挑治疗法 | 第31页 |
·枯痔疗法 | 第31-32页 |
·结扎疗法 | 第32-33页 |
·注射疗法 | 第33页 |
2 西医对痔的治疗 | 第33-37页 |
·药物疗法 | 第33-34页 |
·注射硬化疗法 | 第34页 |
·胶圈套扎疗法 | 第34-35页 |
·扩肛疗法 | 第35页 |
·肛门内括约肌切开术 | 第35-36页 |
·物理疗法 | 第36-37页 |
3 现代对痔的手术术式发展 | 第37-42页 |
·血栓性外痔剥离摘除术 | 第37页 |
·痔外剥内扎术 | 第37-38页 |
·外痔内痔分段缝扎术 | 第38页 |
·痔外剥内扎注射术 | 第38页 |
·痔外剥内扎挂线术 | 第38页 |
·痔外剥内扎侧切术 | 第38-39页 |
·内、外痔分离术 | 第39页 |
·痔环切术 | 第39-40页 |
·痔交叉排列结扎术 | 第40页 |
·痔外剥内扎加后位切开扩肛术 | 第40-41页 |
·痔多切口肛门整形术 | 第41页 |
·改良Fergnson术 | 第41页 |
·痔上粘膜环状切除端端吻合术(PPH术) | 第41-42页 |
·痔切闭术 | 第42页 |
四、关于老年人混合痔的治疗研究 | 第42-43页 |
1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第42-43页 |
2 个体化手术治疗 | 第43页 |
3 综合治疗 | 第43页 |
4 PPH术治疗 | 第43页 |
五、问题和展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图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