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集成电路发展概况 | 第8-10页 |
1.2 研究模拟电路的重要性 | 第10-14页 |
1.2.1 模拟集成电路的重要性 | 第10-12页 |
1.2.2 研究CMOS模拟集成电路的重要性 | 第12-14页 |
1.3 模拟电路设计的难点 | 第14页 |
1.4 模拟电路的设计流程 | 第14-18页 |
1.5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8-20页 |
第2章 流水线ADC工作原理及特点 | 第20-32页 |
2.1 模数转换器的应用及种类 | 第20-24页 |
2.2 国际国内研究状况和进展 | 第24-25页 |
2.3 流水线ADC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 第25-32页 |
2.3.1 流水线A/D转换器的体系结构 | 第25-27页 |
2.3.2 子级电路 | 第27-28页 |
2.3.3 误差校正技术 | 第28-32页 |
第3章 采样保持电路的设计 | 第32-65页 |
3.1 运算放大器的性能参数 | 第32-34页 |
3.2 各种运放结构比较 | 第34-43页 |
3.2.1 折叠—级联运放 | 第34-37页 |
3.2.2 套筒式运放 | 第37-39页 |
3.2.3 增益提高技术 | 第39-41页 |
3.2.4 两级运放 | 第41-42页 |
3.2.5 运放性能比较 | 第42-43页 |
3.3 共模反馈 | 第43-50页 |
3.3.1 共模反馈概述 | 第43-45页 |
3.3.2 共模反馈电路设计 | 第45-50页 |
3.4 运放设计 | 第50-55页 |
3.4.1 电路设计 | 第50-51页 |
3.4.2 运放开环性能仿真 | 第51-55页 |
3.5 采样保持电路(Sample-and-Hold Circuit) | 第55-63页 |
3.5.1 采样保持电路原理及电路设计 | 第55-57页 |
3.5.2 沟道电荷注入消除技术及底板采样技术 | 第57-61页 |
3.5.3 采样保持电路的前仿真 | 第61-62页 |
3.5.4 采样保持电路的版图与后仿真 | 第62-63页 |
3.6 MDAC(Multiplying DAC)的设计 | 第63-65页 |
第4章 动态比较器与时钟产生电路 | 第65-69页 |
4.1 动态比较器的设计 | 第65-68页 |
4.1.1 动态比较器的结构 | 第65-67页 |
4.1.2 动态比较器的仿真结果 | 第67-68页 |
4.2 时钟产生电路的设计 | 第68-69页 |
第5章 芯片照片、版图及仿真结果 | 第69-74页 |
5.1 芯片照片及版图 | 第69页 |
5.2 芯片仿真结果 | 第69-73页 |
5.2.1 直流响应 | 第69-70页 |
5.2.2 交流响应 | 第70-71页 |
5.2.3 Signal-to-noise and distortion ratio(SNDR) | 第71-73页 |
5.3 A/D转换器性能总结 | 第73-74页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