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IPv6组播的研究与测试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背景介绍第10-11页
   ·论文主要的内容第11-13页
   ·论文的组织架构第13-14页
第二章 IPv6组播技术简介第14-26页
   ·IPv6数据包头格式第14-15页
   ·网络中的通信方式第15-16页
     ·单播方式第15页
     ·广播方式第15-16页
     ·组播方式第16页
   ·组播的优点第16-18页
     ·节约带宽第17页
     ·减轻服务器负载第17页
     ·减轻网络负担第17-18页
   ·组播地址第18-21页
     ·IPv6组播地址划分第18-20页
     ·以太网组播MAC地址第20-21页
   ·组播分发树第21-23页
     ·最短路径树第21-22页
     ·共享树第22-23页
   ·IPv6组播路由协议简介第23-24页
   ·IPv6组成员管理协议第24-25页
   ·IPv6组播技术和IPv4组播技术的比较第25-26页
第三章 IPv6组播协议原理第26-33页
   ·MLDv2协议原理第26-27页
     ·主机上保持的MLDv2组播侦听状态第26页
     ·在组播路由器上保持的MLDv2状态第26-27页
     ·MLDv2消息类型第27页
   ·PIM-SM协议原理第27-32页
     ·共享树建立第27-28页
     ·注册停止第28页
     ·最短路径树第28-29页
     ·BSR机制及RP发现第29页
     ·PIM-SM协议状态第29-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IPv6 PIM-SM共享树建立机制的分析与改进第33-54页
   ·在PIM-SM共享树上接收和发送Join/Prune消息过程第33-39页
     ·从共享树下游接收Join/Prune消息第33-36页
     ·向共享树上游发送Join/Prune消息第36-39页
   ·IPv6 PIM-SM共享树建立机制的分析第39-43页
     ·EXCLUDE模式下建立共享树的分析第39-41页
     ·INCLUDE模式下建立共享树的分析第41-42页
     ·共享树建立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第42-43页
   ·改进方案一:增加本地成员关系状态第43-46页
     ·改进方案一的修改细节第43-44页
     ·改进方案一的共享树建立过程第44-45页
     ·改进方案一的不足第45-46页
   ·改进方案二:创建询问机制获取发送源信息第46-52页
     ·改进方案二的改进细节第46-51页
     ·改进方案二的共享树建立过程第51-52页
   ·改进方案和传统方案的性能比较第52页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五章 组播的测试与分析第54-74页
   ·部署组播网络第54-55页
     ·组播网络部署模型第54-55页
     ·北京联通IPv6城域网中的组播部署第55页
   ·国家发改委IPv6宽带接入业务试商用项目介绍第55-56页
   ·宽带接入服务器BRAS第56-58页
     ·BRAS业务简介第56-57页
     ·BRAS路由器的数据转发流程第57-58页
   ·网络测试介绍和路由器上的延迟第58-59页
     ·网络测试介绍第58页
     ·路由器上的延迟第58-59页
   ·BRAS的组播测试与分析第59-74页
     ·IPv6组播的功能测试第59-60页
     ·组播性能测试第60-62页
     ·组Join/Leave延迟测试第62-64页
     ·组播/单播混合流性能测试第64-7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拓扑结构分析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下一篇:网络流量的监测与控制方法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