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含噻唑侧基的丙烯酰胺聚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制备及磁性能研究

目录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有机磁体的发展与现状第8-24页
 1 磁性基本概念第8-13页
  1.1 绪言第8页
  1.2 磁性的本质和来源第8-10页
  1.3 磁性的分类第10-12页
  1.4 磁性的有关理论第12-13页
 2 有机磁性化合物第13-23页
  2.1 纯有机磁性化合物第14-17页
   2.1.1 具有高白旋多重度的有机磁体第14-15页
   2.1.2 含自由基的磁性高分子第15-16页
   2.1.3 热解聚丙烯腈第16页
   2.1.4 含富勒烯的有机磁性化合物第16-17页
  2.2 含金属的有机磁性化合物第17-21页
   2.2.1 有机金属配合物与电子受体形成的电荷转移络合物第17-19页
   2.2.2 含双噻唑环的高分子金属螯合物磁性材料第19页
   2.2.3 单金属或双金属离子组成的有机磁体第19-20页
   2.2.4 通过热解含金属的高分子得到的磁体第20页
   2.2.5 由金属离子和自由基组成的有机磁体第20-21页
  2.3 多功能化的有机磁性材料第21-23页
 3 课题的提出第23-24页
第二章 含噻唑侧基的丙稀酰胺聚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第24-42页
 1 化学试剂和分析仪器第24-25页
  1.1 化学试剂第24页
  1.2 分析仪器及型号第24-25页
 2 实验方法第25-41页
  2.1 单体的合成及表征第25-29页
   2.1.1 丙稀酰氯的合成第25页
   2.1.2 N-2-噻唑丙稀酰胺(NTA)的合成第25-27页
   2.1.3 α-甲基丙烯酰氯的合成第27-28页
   2.1.4 2-甲基-N-2-噻唑丙稀酰胺(NTMA)的合成第28-29页
  2.2 聚合物的制备第29-32页
   2.2.1 PolyNTA的制备第29-30页
   2.2.2 PolyNTMA的制备第30-31页
   2.2.3 聚合物的特性粘数的测定第31-32页
  2.3 高分子金属配合物的制备第32-41页
   2.3.1 PolyNTA金属配合物的制备第32-36页
   2.3.2 PolyNTMA金属配合物的制备第36-40页
   2.3.3 金属配合物中金属离子含量的测定第40-41页
 3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聚(N-2-噻唑丙稀酰胺)-金属配合物的磁性能研究第42-56页
 1 聚(N-2-噻唑丙稀酰胺)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条件第42-43页
  1.1 聚(N-2-噻唑丙稀酰胺)的合成第42页
  1.2 聚(N-2-噻唑丙稀酰胺)与其金属配合物的比较第42-43页
 2 聚(N-2-噻唑丙稀酰胺)-金属配合物的磁性第43-55页
  2.1 聚(N-2-噻唑丙稀酰胺)-Fe(Ⅱ)的磁性第43-46页
  2.2 聚(N-2-噻唑丙稀酰胺)-Nd(Ⅲ)的磁性第46-49页
  2.3 聚(N-2-噻唑丙稀酰胺)-Pr(Ⅲ)的磁性第49-52页
  2.4 聚(N-2-噻唑丙稀酰胺)-Sm(Ⅲ)的磁性第52-55页
 3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聚(N-2-噻唑甲基丙稀酰胺)-金属配合物的磁性能研究第56-70页
 1 聚(N-2-噻唑甲基丙稀酰胺)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条件第56-57页
  1.1 聚(N-2-噻唑甲基丙稀酰胺)的合成第56页
  1.2 聚(N-2-噻唑甲基丙稀酰胺)与其金属配合物的比较第56-57页
 2 聚(N-2-噻唑甲基丙稀酰胺)-金属配合物的磁性第57-69页
  2.1 聚(N-2-噻唑甲基丙稀酰胺)-Fe(Ⅱ)的磁性第57-60页
  2.2 聚(N-2-噻唑甲基丙稀酰胺)-Nd(Ⅲ)的磁性第60-63页
  2.3 聚(N-2-噻唑甲基丙稀酰胺)-Pr(Ⅲ)的磁性第63-66页
  2.4 聚(N-2-噻唑甲基丙稀酰胺)-Sm(Ⅲ)的磁性第66-69页
 3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含双噻唑结构的丙烯酰胺单体及其聚合物的初步探索第70-75页
 1 2,2’-二丙烯酰胺基-4,4’-联噻唑(DAABT)的制备与表征第70-73页
  1.1 1,4-二溴丁二酮的制备第70-71页
  1.2 2,2’-二氨基-4,4’-联噻唑的制备第71-72页
  1.3 2,2’-二丙烯酰胺基-4,4’-联噻唑(DAABT)的制备第72-73页
 2 聚合物制备的初步探索第73-74页
 3本章小结第74-75页
结论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发表及待发表的文章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免疫损伤
下一篇:服装符号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