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8页 |
第一章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概述 | 第8-19页 |
一、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历史考察 | 第8-12页 |
(一) 中国古代的调解制度 | 第8-10页 |
(二) 我国现行法院调解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 第10-12页 |
二、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现状 | 第12-19页 |
(一) 我国现行法院调解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二)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实践 | 第13-15页 |
(三)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现状分析 | 第15-19页 |
第二章 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制度比较研究 | 第19-28页 |
一、 美国的诉讼和解与附设法院的调停 | 第19-21页 |
(一) 诉讼和解 | 第19-20页 |
(二) 附设在法院的调停(mediation) | 第20-21页 |
二、 英国的和解制度 | 第21页 |
三、 德国的试行和解 | 第21-22页 |
四、 法国的调解与诉讼和解 | 第22-23页 |
(一) 调解 | 第22页 |
(二) 诉讼和解 | 第22-23页 |
五、 日本的民事调停和裁判上的和解 | 第23-24页 |
(一) 民事调停 | 第23-24页 |
(二) 裁判上的和解 | 第24页 |
六、 我国台湾地区的诉前调解和诉讼和解 | 第24-25页 |
(一) 诉前调解 | 第25页 |
(二) 诉讼和解 | 第25页 |
七、 比较研究 | 第25-28页 |
(一) 法院调解 | 第25-26页 |
(二) 诉讼和解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改革争鸣与实践 | 第28-37页 |
一、 几种改革思路评析 | 第28-33页 |
(一) 调解肯定论 | 第28-29页 |
(二) 调解否定论 | 第29-31页 |
(三) 调审分离论 | 第31-33页 |
二、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改革的尝试 | 第33-37页 |
(一) 调审分立的改革 | 第33-34页 |
(二) 调解经验的总结 | 第34-35页 |
(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中法院调解改革的新尝试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之改革构想 | 第37-47页 |
一、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定位 | 第37-38页 |
二、 我国法院调解的基本原则 | 第38-40页 |
(一) 自愿原则 | 第38页 |
(二) 合法原则 | 第38-39页 |
(三) 公开原则和保密原则 | 第39-40页 |
三、 法院调解程序构建 | 第40-45页 |
(一) 应调案件和可调案件 | 第40-41页 |
(二) 庭前调解程序与审理中的调解程序 | 第41-44页 |
(三) 诉讼和解 | 第44-45页 |
四、 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 第45-47页 |
(一) 调解法官与审判法官分离的问题 | 第45页 |
(二) 法院调解是否仅限于一审程序 | 第45页 |
(三) 法院调解制度之发展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书目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