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0页 |
·网络安全现状 | 第6页 |
·网络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 | 第6页 |
·提高网络安全的主要目标和技术手段 | 第6-7页 |
·提高网络安全的主要目标 | 第6-7页 |
·提高网络安全的技术手段 | 第7页 |
·IPv6的由来 | 第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课题引入的意义及背景 | 第8-9页 |
·课题引入的意义 | 第8-9页 |
·课题背景 | 第9页 |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9-10页 |
第二章 VPN技术 | 第10-13页 |
·VPN概述 | 第10页 |
·VPN分类 | 第10页 |
·VPN的关键技术 | 第10-11页 |
·VPN的关键协议 | 第11-13页 |
·第二层隧道协议如L2TP、PPTP、L2F等 | 第11-12页 |
·第三层隧道协议如IPSec、GRE | 第12-13页 |
第三章 IPSEC协议集 | 第13-21页 |
·IPSEC功能概述 | 第13页 |
·IPSEC组成 | 第13页 |
·安全关联 | 第13页 |
·安全数据库 | 第13-15页 |
·安全关联数据库 | 第13-14页 |
·安全策略数据库 | 第14-15页 |
·完整性校验值的计算 | 第15页 |
·IPSEC协议的模块化结构 | 第15-16页 |
·IPSEC工作原理 | 第16-18页 |
·身份认证过程 | 第18页 |
·IPSEC对进、出数据包的处理 | 第18-21页 |
·对于外出数据包的处理 | 第19页 |
·对于进入数据包的处理 | 第19-21页 |
第四章 基于LINUX支持IPV6的IPSEC | 第21-40页 |
·FREES/WAN概述 | 第21页 |
·FREES/WAN结构 | 第21-22页 |
·支持IPv6的IPSEC在LINUX内核中的实现 | 第22页 |
·IPSEC在IPv4和IPv6中实现的区别 | 第22-23页 |
·相关软件安装 | 第23-24页 |
·方案及实现 | 第24-36页 |
·方案1:Linux网关间ESP隧道模式构造VPN | 第26-28页 |
·方案2:Linux网关间AH隧道模式构造VPN | 第28-29页 |
·方案3:Linux-FreeBSD网关间隧道模式构造VPN | 第29-31页 |
·方案4:多网关通过多条隧道构造VPN | 第31页 |
·方案5:移动终端-网关(Road Warrior)模式 | 第31-35页 |
·Windows2000终端-Linux网关间Road Warrior | 第32-34页 |
·Linux终端-Linux网关间Road Warrior | 第34-35页 |
·方案6:终端-终端之间传输模式 | 第35-36页 |
·测试 | 第36-40页 |
·VPN测试 | 第37页 |
·Road Warrior测试 | 第37-4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