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毛菌目粘菌系统分类的生物学及化学依据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 前言 | 第11-13页 |
| 第一部分 团毛菌目粘菌的培养及个体发育研究 | 第13-26页 |
| 一 粘菌的基物培养 | 第14-21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4页 |
| ·材料 | 第14页 |
| ·方法 | 第14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4-20页 |
| 3 讨论与结论 | 第20-21页 |
| ·讨论 | 第20-21页 |
| ·结论 | 第21页 |
| 二 粘菌的有饲培养个体发育研究 | 第21-2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 ·材料 | 第21-22页 |
| ·主要仪器 | 第21-22页 |
| ·菌种 | 第22页 |
| ·药品 | 第22页 |
| ·培养基制备 | 第22页 |
| ·方法 | 第22页 |
| ·营养液制备 | 第22页 |
| ·固体培养 | 第22页 |
| ·不同PH值培养基生长情况 | 第22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2-24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24-26页 |
| ·讨论 | 第24-25页 |
| ·结论 | 第25-26页 |
| 第二部分 团毛菌目粘菌的蛋白质电泳 | 第26-32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 ·材料 | 第26页 |
| ·主要仪器 | 第26页 |
| ·菌种 | 第26页 |
| ·药品 | 第26页 |
| ·方法 | 第26-28页 |
| ·试剂的制备 | 第26-27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27-28页 |
| ·蛋白质电泳 | 第2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0-32页 |
| ·结论 | 第30页 |
| ·讨论 | 第30-32页 |
| 第三部分 团毛菌目粘菌化学成分的分析 | 第32-37页 |
| 一 粘菌化学成分的提取 | 第32-3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 ·材料 | 第32页 |
| ·主要仪器 | 第32页 |
| ·菌种 | 第32页 |
| ·药品 | 第32页 |
| ·提取方法 | 第32-33页 |
| ·索氏提取器连续萃取 | 第32-33页 |
| 二 粘菌石油醚提取物的分析 | 第33-37页 |
| 1 分析方法 | 第33页 |
| ·主要仪器 | 第33页 |
| ·分析条件 | 第3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4页 |
| ·检测结果 | 第33-34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4-37页 |
| ·结论 | 第34页 |
| ·讨论 | 第34-37页 |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37-39页 |
| 附录 | 第3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