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星敏感器的全天自主分层星识别算法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26页 |
·卫星姿态控制及姿态敏感器简介 | 第12-15页 |
·星敏感器的体系结构 | 第15-19页 |
·星敏感器的种类 | 第15-17页 |
·星敏感器的组成 | 第17-18页 |
·星敏感器的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星敏感器技术的发展 | 第19-23页 |
·星敏感器技术的发展过程 | 第19-21页 |
·国内外星敏感器研究情况 | 第21-22页 |
·星敏感器的发展趋势 | 第22-23页 |
·星敏感器相关技术研究 | 第23-25页 |
·光学系统技术研究 | 第23页 |
·图像传感器技术研究 | 第23-24页 |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应用 | 第24页 |
·星识别算法 | 第24-25页 |
·本文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星识别方法分析及基本要求 | 第26-38页 |
·星识别方法分析 | 第26-33页 |
·识别模式的选择 | 第26-27页 |
·影响星识别的因素 | 第27-31页 |
·分层星识别算法的提出 | 第31-33页 |
·探测精度分析 | 第33-36页 |
·星识别的基本要求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精简二维索引分层导航星库 | 第38-59页 |
·典型的导航星库 | 第38-42页 |
·区域存储方式 | 第38-41页 |
·统一存储方式 | 第41-42页 |
·精简二维索引分层导航星库 | 第42-44页 |
·精简二维索引分层导航星库的构造 | 第44-55页 |
·导航星库的结构 | 第44-45页 |
·导航星信息表的构造 | 第45-48页 |
·分层三角形信息表的构造 | 第48-52页 |
·星的划分 | 第48-49页 |
·三角形信息表的构造 | 第49-52页 |
·精简二维Nσ索引信息表的构造 | 第52-55页 |
·一维索引 | 第52页 |
·二维Nσ索引 | 第52-55页 |
·索引的精简 | 第55页 |
·精简二维索引分层导航星库的访问过程 | 第55-56页 |
·精简二维索引分层导航星库的性能分析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全天自主分层星识别算法 | 第59-89页 |
·典型的星识别算法 | 第59-64页 |
·星对角距匹配法 | 第59-61页 |
·网格法 | 第61-62页 |
·神经网络法 | 第62-63页 |
·遗传算法 | 第63-64页 |
·全天自主分层星识别算法 | 第64-65页 |
·全天自主分层星识别算法的实现 | 第65-71页 |
·初始化和星图获取阶段 | 第65页 |
·星分层与分层星三角形的构造 | 第65-67页 |
·分层星三角形的识别 | 第67-69页 |
·匹配星对的确定 | 第69-71页 |
·局部星识别的分层算法解决方案 | 第71-72页 |
·全天自主分层星识别算法的容错性分析 | 第72-77页 |
·对星划分的容错性分析 | 第73-75页 |
·对位置误差的容错性分析 | 第75-76页 |
·对伪星的容错性分析 | 第76-77页 |
·仿真实验与分析 | 第77-88页 |
·基本误差仿真实验与分析 | 第78-81页 |
·全天自主分层识别算法的内在性能分析 | 第79-80页 |
·全天自主分层识别算法基本误差的性能 | 第80-81页 |
·位置误差与基本性能的关系 | 第81-83页 |
·星等误差与基本性能的关系 | 第83-85页 |
·伪星与性能的关系及实验分析 | 第85-87页 |
·仿真实验结论 | 第87-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五章 瞬时姿态计算 | 第89-102页 |
·基本坐标系及坐标系的转换 | 第89-91页 |
·基本坐标系 | 第89-90页 |
·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 第90-91页 |
·星敏感器姿态角及转换矩阵的定义 | 第91-93页 |
·转换矩阵的方程组最小二乘解 | 第93-96页 |
·姿态计算的实现 | 第96-97页 |
·仿真实验及分析 | 第97-101页 |
·基本误差条件下的姿态误差及分布 | 第97-98页 |
·星点位置误差对姿态的影响 | 第98-99页 |
·计算星对数对姿态的影响 | 第99-100页 |
·实验结论 | 第100-101页 |
·本章总结 | 第101-10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02-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3页 |
作者简历 | 第113-114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4-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