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含锂、硼水盐体系Li2B4O7-H2O、Li2B4O7-MgCl2-H2O298.15K下热力学性质的等压法和电动势法研究及离子相互作用模型的表述

目录第1-8页
摘要第8-12页
Abstract第12-16页
第一章 电解质溶液理论及电解质性质的研究方法第16-59页
 1.1 引言第16-27页
  1.1.1 溶液中各种热力学性质的关系第16-17页
  1.1.2 离子互吸理论第17-18页
  1.1.3 Pitzer模型第18-22页
  1.1.4 Pitzer模型的应用及发展第22-24页
  1.1.5 其他溶液电解质理论第24-27页
   1.1.5.1 离子缔合模型第24-25页
   1.1.5.2 微扰理论第25-26页
   1.1.5.3 平均球近似理论第26页
   1.1.5.4 其它第26-27页
  1.1.6 电解质溶液理论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第27页
 1.2 电解质溶液热力学性质的研究方法第27-36页
  1.2.1 引言第27-28页
  1.2.2 热力学性质的等压研究第28-33页
   1.2.2.1 等压研究的原理第28-29页
   1.2.2.2 等压设备的发展第29-31页
   1.2.2.3 等压研究在我国盐湖卤水体系的应用第31-32页
   1.2.2.4 高温或低温的等压研究第32页
   1.2.2.5 稀溶液的等压研究第32-33页
  1.2.3 电动势法对溶液热力学性质的研究第33-36页
   1.2.3.1 阳极为氢电极,阴极为银卤化银第33-34页
   1.2.3.2 离子选择性电极第34-35页
   1.2.3.3 电动势法研究的应用第35-36页
 1.3 含硼水盐体系热力学性质研究现状及进展第36-54页
  1.3.1 前言第36-38页
  1.3.2 硼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第38-43页
   1.3.2.1 硼氧配阴离子的存在形式与总硼浓度的关系第38-39页
   1.3.2.2 硼氧配阴离子的存在形式与溶液pH值的关系第39-40页
   1.3.2.3 硼氧配阴离子的存在与溶液离子强度的关系第40页
   1.3.2.4 硼氧配阴离子的存在形式与温度的关系第40-41页
   1.3.2.5 硼氧酸盐过饱和水溶液中硼氧配阴离子的存在形式第41-42页
   1.3.2.6 硼氧配阴离子在我国天然盐湖卤水中的存在形式第42-43页
  1.3.3 含硼水盐体系热力学性质研究概况第43-54页
   1.3.3.1 硼酸在溶液中的平衡常数的研究第43-46页
   1.3.3.2 碱土金属、碱金属与硼氧配阴离子缔合平衡的研究第46-48页
   1.3.3.3 含硼水盐体系渗透系数与活度系数的研究第48-52页
   1.3.3.4 含硼水盐体系热力学模型的建立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9页
第二章 Li_2B_4O_7的重结晶法提纯研究第59-70页
 2.1 前言第59-60页
 2.2 实验部分第60-62页
  2.2.1 试剂和仪器第60页
  2.2.2 实验溶液的配制第60页
  2.2.3 实验和分析方法第60-6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62-67页
  2.3.1 溶液的沸腾温度第62页
  2.3.2 重结晶溶液的适宜浓度第62-63页
  2.3.3 沸腾时间第63页
  2.3.4 分析结果第63-67页
  2.3.5 Li_2B_4O_7重结晶法提纯的工艺流程第67页
 2.4 小结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0页
第三章 298.15K下Li_2B_4O_7-H_2O体系热力学性质的等压测定和离子相互作用模型的研究第70-92页
 3.1 引言第70-71页
 3.2 实验部分第71-74页
  3.2.1 实验装置第71-74页
  3.2.2 试剂和分析方法第74页
  3.2.3 实验方法第74页
 3.3 热力学性质的计算方法和离子相互作用模型第74-80页
  3.3.1 物种生成反应计量平衡常数及物种浓度的计算第74-75页
  3.3.2 实验渗透系数、水活度和平衡蒸气压的计算第75-77页
  3.3.3 Pitzer离子相互作用模型表达式和参数估算第77-80页
   3.3.3.1 综合统计形式模型Ⅰ第77页
   3.3.3.2 多种聚硼物种存在的模型Ⅱ第77-79页
   3.3.3.3 简化的多硼物种相互作用模型Ⅲ第79-80页
 3.4 结果和讨论第80-89页
  3.4.1 等压平衡浓度和水活度第80-83页
  3.4.2 各硼物种的浓度分布第83-85页
  3.4.3 水活度、水蒸汽压和渗透系数第85-87页
  3.4.4 离子相互作用模型参数第87-89页
   3.4.4.1 模型Ⅰ的离子相互作用和标准偏差第87页
   3.4.4.2 模型Ⅱ的离子相互作用和标准偏差第87-88页
   3.4.4.3 模型Ⅲ的离子相互作用和标准偏差第88-89页
 3.5 小结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2页
第四章 298.15K下Li_2B_2O_7(B)-H_2O体系热力学性质的等压法和电动势法研究及离子相互作用模型第92-123页
 4.1 Li_2B_4O_7-MgCl_2(B)-H_2O体系热力学性质的等压法研究第92-101页
  4.1.1 前言第92-93页
  4.1.2 实验部分第93-96页
   4.1.2.1 试剂和溶液第93-94页
   4.1.2.2 Li_2B_4O_7-MgCl_2(B)-H_2O体系饱和溶液浓度的研究第94-95页
   4.1.2.3 实验装置和方法第95-96页
  4.1.3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96-101页
   4.1.3.1 等压平衡浓度和水活度第96-97页
   4.1.3.2 溶液的平衡气相水蒸汽压的计算第97-98页
   4.1.3.3 溶液的渗透系数第98-101页
 4.2 Li_2B_4O_7-MgCl_2(B)-H_2O体系热力学性质的电动势法研究第101-112页
  4.2.1 前言第101-103页
  4.2.2 实验部分第103-107页
   4.2.2.1 试剂和仪器第103页
   4.2.2.2 Ag/AgCl电极的制备第103-104页
   4.2.2.3 电极性能的测试第104-107页
  4.2.3 实验结果第107-112页
   4.2.3.1 实验溶液的电动势测定结果第107-112页
   4.2.3.2 LiCl在混合溶液中活度系数的计算第112页
 4.3 离子相互作用模型第112-120页
  4.3.1 物种生成反应及物种浓度计算第112-114页
  4.3.2 离子相互作用模型和参数估算第114-120页
 4.4 小结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3页
第五章 298.15K下合成东台及一里平盐湖卤水体系热力学性质的等压研究第123-131页
 5.1 前言第123-124页
 5.2 实验部分第124-125页
  5.2.1 试剂和合成卤水储备液的配制第124页
  5.2.2 实验设备和方法第124-125页
 5.3 结果和讨论第125-129页
  5.3.1 水活度第125-127页
  5.3.2 渗透系数第127-129页
 5.4 小结第129-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1页
结语第131-134页
发表论文目录第134-136页
致谢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绩效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白血病细胞系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诱导、鉴定及冻存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