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本文研究的背景 | 第8-10页 |
·未来几年住宅业将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 | 第8-9页 |
·金融服务从单一支持住宅生产转向支持住宅消费为主 | 第9页 |
·两种住房金融体系同时发展 | 第9-10页 |
·住房公积金是我国政策性住房金融的核心 | 第10页 |
·我国大力发展住房公积金贷款 | 第10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页 |
·本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12-13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3页 |
·本文研究的结构 | 第13-15页 |
2 职工承担的公积金贷款风险 | 第15-26页 |
·住房公积金制度 | 第15-18页 |
·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 | 第15-16页 |
·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 | 第16-18页 |
·住房公积金贷款 | 第18-20页 |
·我国住房公积金贷款的特点 | 第18-19页 |
·我国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必要性 | 第19-20页 |
·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 | 第20-26页 |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承担的贷款风险 | 第21-23页 |
·职工承担的贷款风险 | 第23-26页 |
3 贷款规模的确定 | 第26-46页 |
·理论基础 | 第26-27页 |
·马柯维茨(Markowitz)的资产组合理论 | 第26-27页 |
·盈亏平衡分析 | 第27页 |
·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27页 |
·确定贷款规模的步骤 | 第27-28页 |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贷款比例下限的确定 | 第28-34页 |
·资产组合中预期收益率E(r)的确定 | 第28-29页 |
·资产组合中标准差σ的确定 | 第29-30页 |
·风险资产(公积金贷款)与无风险资产(委托存款)的组合 | 第30-31页 |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盈亏平衡点的确定 | 第31-34页 |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贷款比例上限的确定 | 第34-37页 |
·风险事件的描述 | 第34-35页 |
·单位贷款在T_1时点还款现金流的μ和σ~2的确定 | 第35-36页 |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贷款比例上限的确定 | 第36-37页 |
·以汉中市为例确定其贷款比例 | 第37-46页 |
·汉中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贷款比例下限的确定 | 第37-43页 |
·汉中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贷款比例上限的确定 | 第43-46页 |
4 风险控制的限制条件 | 第46-56页 |
·德国的配贷机制 | 第46-47页 |
·德国的住房储蓄制度 | 第46页 |
·德国住房储蓄制度中的配贷机制 | 第46-47页 |
·我国住房公积金配贷机制的现状 | 第47-48页 |
·贷款风险限制条件的验证 | 第48-56页 |
·公积金存贷典型事例演算 | 第48-52页 |
·通过敏感性分析验证控制贷款风险的限制条件 | 第52-56页 |
5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机构运作的对策建议 | 第56-58页 |
·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机构性质的对策建议 | 第56页 |
·国外关于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性质的经验 | 第56页 |
·对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机构性质的对策建议 | 第56页 |
·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监督管理体制的对策建议 | 第56-57页 |
·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素质培养的对策建议 | 第57页 |
·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规模的对策建议 | 第57-58页 |
6 结束语 | 第58-60页 |
·研究结论 | 第58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0页 |
中文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外文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