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 第1-16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9页 |
二. 行为金融学的发展 | 第9-10页 |
三. 行为金融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0-13页 |
1 行为金融学的前提假设、方法论以及分析范式 | 第10-12页 |
2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 | 第12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四. 行为金融学有关投资行为的基本理论 | 第13-15页 |
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2 有关投资行为的四种模型 | 第14-15页 |
五. 本文研究对象、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特点分析 | 第16-21页 |
一. 证券投资基金和券商发展现状研究 | 第16-17页 |
二. 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情况分析 | 第17-18页 |
三. 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特点分析 | 第18-21页 |
第二章 羊群效应的理论综述和文献回顾 | 第21-28页 |
一. 羊群效应涵义 | 第21页 |
二. 羊群效应形成机理 | 第21-24页 |
三. 羊群效应模型相关文献回顾 | 第24-28页 |
第三章 证券投资基金羊群效应的实证检验 | 第28-38页 |
一. 已有研究的不足以及本文实证检验的计划 | 第28页 |
二.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效应的实证检验 | 第28-38页 |
1 研究样本 | 第29-30页 |
2 实证检验的研究角度 | 第30-31页 |
3 衡量指标 | 第31-32页 |
4 检验结果分析 | 第32-36页 |
5 结论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交易行为“羊群效应”的成因分析 | 第38-43页 |
一. 我国资本市场广度和深度不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空间偏窄 | 第38-40页 |
二. 信息成本高企 | 第40页 |
三. 优质上市公司资源缺乏 | 第40-41页 |
四. 市场普遍存在的投资理念 | 第41页 |
五. 证券基金委托代理机制 | 第41-42页 |
六. 证券投资基金经理荣誉需求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关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的羊群效应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思考 | 第43-47页 |
一. 股票市场价格 | 第43-45页 |
二. 投资理念 | 第45-46页 |
三. 关于有效引导证券投资基金“羊群效应”的几点建议 | 第46-47页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附录: 证券投资基金“羊群效应”实证检验原始数据 | 第5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