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4页 |
第一节 团体贷款的起源与发展 | 第10-12页 |
第二节 中国的实践情况 | 第12-16页 |
第三节 本文要解释的现象 | 第16-17页 |
第四节 现有研究的主要缺陷 | 第17-19页 |
第五节 本文的结构安排及主要结论 | 第19-2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4-41页 |
第一节 横向监督理论的发展与局限 | 第24-31页 |
第二节 团体贷款为何如此成功--还款率的视角 | 第31-41页 |
第三章 团体贷款对“信贷配给”机制的扭转 | 第41-58页 |
第一节 为什么高贷款利率没有导致团体贷款失败? | 第41-42页 |
第二节 现有理论的解释 | 第42-47页 |
第三节 高贷款利率政策下“信贷配给”机制的扭转 | 第47-54页 |
第四节 总结及可能的应用 | 第54-58页 |
第四章 团体贷款对信贷市场效率的可能改进 | 第58-73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58页 |
第二节 一个社会担保模型 | 第58-62页 |
第三节 非对称信息下个人有限责任贷款的低效率 | 第62-65页 |
第四节 团体贷款对信贷市场低效率的可能改进 | 第65-73页 |
第五章 另一个效率来源:团体贷款对“搭便车”行为的克服 | 第73-99页 |
第一节 团体贷款中“搭便车”行为一定会盛行吗? | 第73-74页 |
第二节 一个“动态”角度的评论 | 第74-77页 |
第三节 团体贷款对生产活动中“搭便车”行为的克服 | 第77-84页 |
第四节 团体贷款对横向监督中“搭便车”行为的克服 | 第84-93页 |
第五节 团体贷款对还款决策中“搭便车”行为的克服 | 第93-97页 |
第六节 总结 | 第97-99页 |
第六章 产出分布对团体贷款还款率的影响 | 第99-112页 |
第一节 还款率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差异 | 第99-101页 |
第二节 产出分布对团体贷款还款率的影响 | 第101-109页 |
第三节 总结 | 第109-112页 |
第七章 总结 | 第112-117页 |
第一节 关于团体贷款的可持续性发展争论 | 第112-113页 |
第二节 对团体贷款的一个再评价 | 第113-115页 |
第三节 研究方向展望 | 第115-117页 |
全文参考文献 | 第117-123页 |
后记 | 第123-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