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综述 | 第1-36页 |
·心理测验应用于警察招募的历史和发展 | 第8-11页 |
·现代警察招募的条件和标准 | 第8-9页 |
·心理标准的引入和发展 | 第9-11页 |
·甄选目标的确立 | 第11-13页 |
·选拔(SCREENING IN) | 第12页 |
·淘汰(SCREENING OUT) | 第12-13页 |
·决策错误 | 第13页 |
·心理测验在警察招募中的效度 | 第13-20页 |
·培训成绩作为效标 | 第15页 |
·主观工作绩效效标 | 第15-18页 |
·客观工作绩效效标 | 第18-20页 |
·警察招募中使用的心理测验 | 第20-34页 |
·人格测验 | 第20-28页 |
·能力测验 | 第28-30页 |
·情境测验 | 第30-34页 |
·心理学家在警察招募中使用心理测验的注意问题 | 第34-36页 |
·心理学家的角色冲突 | 第34-35页 |
·心理测试在职业选拔中应遵守的法律 | 第35-36页 |
2 引言 | 第36-37页 |
·上海市公安局招警的尝试 | 第36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6-37页 |
3 研究方法 | 第37-41页 |
·测量工具 | 第37页 |
·被试选择 | 第37-38页 |
·调查过程及数据处理 | 第38页 |
·调查实施 | 第38页 |
·统计工具 | 第38页 |
·变量设计 | 第38-40页 |
·研究假设 | 第40-41页 |
·工作经验和警察人格的关系 | 第40页 |
·性别、资历和警种与警察人格的关系 | 第40页 |
·心理测验的效度研究 | 第40页 |
·心理测验和其他测评方法的比较 | 第40-41页 |
4 研究结果 | 第41-63页 |
·样本的基本情况 | 第41-42页 |
·在职警察和警校学生在MMPI得分上的差异 | 第42-45页 |
·男性警校学生与男性在职警察MMPI得分的比较 | 第42-43页 |
·女性警校学生与女性在职警察MMPI得分的比较 | 第43-44页 |
·综合性别差异、在职与否因素的比较#错误!未定义书签。 | 第44页 |
·警校学生和在职警察在MMPI上得分偏高的个体数量比较 | 第44-45页 |
·性别、资历和警种因素对MMPI得分的影响 | 第45-50页 |
·多元反差分析 | 第45-46页 |
·样本各警种在MMPI分量表上得分的比较 | 第46-48页 |
·不同资历警察在MMPI上得分的比较 | 第48-50页 |
·心理测验在警察招募中的信效度研究 | 第50-59页 |
·MMPI的重测信度 | 第50-51页 |
·MMPI的因子分析 | 第51-54页 |
·心理测验的预测效度 | 第54-59页 |
·心理测验和其他测评手段的比较 | 第59-63页 |
·相关研究 | 第59-60页 |
·回归分析 | 第60-61页 |
·几个回归模型的比较 | 第61-63页 |
5 讨论 | 第63-77页 |
·工作经验对警察性格的显著影响 | 第63-65页 |
·不同群体样本MMPI得分的差异 | 第63-64页 |
·具体分量表得分的解释 | 第64-65页 |
·性别、资历和警种与警察人格的关系 | 第65-68页 |
·不同警种MMPI得分的差异 | 第66-67页 |
·不同资历警察MMPI得分的差异 | 第67-68页 |
·心理测验在警察招募中信、效度的讨论 | 第68-73页 |
·MMPI的信度 | 第68页 |
·MMPI的主成分和预测效度 | 第68-70页 |
·瑞文测验的预测效度分析 | 第70-72页 |
·两个个案的比较 | 第72-73页 |
·心理测验和其他测评手段比较的讨论 | 第73-74页 |
·对心理测验在警察招募中应用的思考 | 第74-75页 |
·测验的公平性问题 | 第74页 |
·心理测验录取分数线的确定 | 第74-75页 |
·研究的局限及未来方向 | 第75-77页 |
6 结论 | 第77-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