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技术进步法》的立法背景和主要内容 | 第1-15页 |
(一) 立法背景 | 第7-10页 |
(二) 《科技进步法》的主要内容 | 第10-15页 |
二、我国《科技进步法》的积极作用 | 第15-18页 |
(一) 科教兴国战略深入人心,全社会推动科技进步的格局已经形成 | 第15-16页 |
(二) 科技与经济结合不断加强,科技进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 第16页 |
(三) 科技能力大幅度提升,原始性创新显著增强 | 第16-17页 |
(四) 科技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 第17-18页 |
(五) 创新环境大为改善,促进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 第18页 |
(六) 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科技合作新局面基本形成 | 第18页 |
三、世界主要国家科技政策动向及立法走势 | 第18-26页 |
(一) 国际科技政策与法律演进概览 | 第19-21页 |
(二) 世界主要国家科技政策手段和立法动向 | 第21-24页 |
(三) 世界主要国家未来科技政策法律的新趋势 | 第24-26页 |
四、《科技进步法》实施中突出的问题 | 第26-31页 |
(一) 新时期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尚未确立 | 第26-28页 |
(二) 国家创新体系中各类创新主体制度不够完善 | 第28-29页 |
(三) 公共科技资源的配置方式与管理规则缺乏规范 | 第29-30页 |
(四) 缺乏区域性、专门化科技事业的分类指导 | 第30页 |
(五) 国家强制力体现不突出,配套法规建设须进一步加强 | 第30-31页 |
五、完善《科技进步法》的思考和建议 | 第31-50页 |
(一) 按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要求,将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基本方略定为《科技进步法》的立法宗旨 | 第32-35页 |
(二) 将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作为《科技进步法》的主要原则加以确立 | 第35-37页 |
(三) 明确实施科技人才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升我国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与水平的原则 | 第37-39页 |
(四) 在科技进步的保障措施中进一步明确加大财政科技投入 | 第39-42页 |
(五) 在促进科技进步的主要制度中,进一步明确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战略地位,促进科技资源共享 | 第42-46页 |
(六) 以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为战略目标,在《科技进步法》中进一步明确科技创新主体的法律地位 | 第46-49页 |
(七) 根据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拓展《科技进步法》调整范围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
声明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