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灵丹生物有效化学成分的研究
第一章 臭灵丹研究进展 | 第1-18页 |
·概述 | 第10页 |
·化学成分研究 | 第10-14页 |
·挥发油 | 第10-11页 |
·桉烷型倍半萜 | 第11-13页 |
·苷类化合物 | 第13-14页 |
·黄酮类化合物 | 第14页 |
·药理研究 | 第14-15页 |
·祛痰作用 | 第14-15页 |
·对实验性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作用 | 第15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15页 |
·体外抑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 | 第15页 |
·临床应用 | 第15-17页 |
·单方应用 | 第15-16页 |
·呼吸道系统疾病 | 第16页 |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 第16-17页 |
·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 第17页 |
·展望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臭灵丹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 | 第18-23页 |
·植物材料 | 第18页 |
·不同极性部位的制备 | 第18-19页 |
·石油醚提取物的分离过程 | 第19-20页 |
·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分离过程 | 第20-22页 |
·正丁醇提取物的分离过程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与鉴定 | 第23-34页 |
·化合物1 的结构解析 | 第23-27页 |
·化合物2 的结构解析 | 第27-30页 |
·化合物3 的结构解析 | 第30-34页 |
第四章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解析与鉴定 | 第34-42页 |
·化合物4 的结构解析 | 第34-35页 |
·化合物5-7 的结构解析 | 第35-37页 |
·化合物8-12 的结构解析 | 第37-40页 |
·化合物13 和14 的结构解析 | 第40-42页 |
第五章 药理作用 | 第42-51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42-44页 |
·MTT方法的测定原理 | 第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页 |
·实验结果 | 第42-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4页 |
·对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 | 第44-51页 |
·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44页 |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实验动物 | 第45页 |
·操作过程 | 第45-46页 |
·实验结果 | 第46-51页 |
第六章 实验材料及制备方法 | 第51-55页 |
·实验仪器 | 第51-52页 |
·制备用HPLC柱类型 | 第52-53页 |
·实验材料 | 第53-54页 |
·显色剂 | 第54页 |
·柱层析填料 | 第54页 |
·硅胶 | 第54页 |
·Sephadex LH-20 | 第54页 |
·Toyopearl HW-40 | 第54页 |
·硅胶板及自制方法 | 第54-55页 |
第七章 结果与讨论 | 第55-56页 |
附录 | 第56-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