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 言 | 第1-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病退概述 | 第13-30页 |
·病退的依据及程序 | 第13-15页 |
·病退的涵义 | 第13页 |
·病退的依据 | 第13页 |
·病退适应人群 | 第13页 |
·病退程序 | 第13-15页 |
·病退的标准 | 第15-19页 |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标准 | 第15-17页 |
·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标准 | 第17-19页 |
·病退在社会保险中的地位 | 第19-25页 |
·社会保险制度的作用 | 第19-21页 |
·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以及它与病退的关系 | 第21-25页 |
·病退行政审批在政府行政管理中的地位、作用 | 第25-27页 |
·政府行政管理服务的对象 | 第25-26页 |
·病退行政审批的意义和特点 | 第26-27页 |
·提前退休行为的负面影响 | 第27-30页 |
·提前退休对我国保险制度运行造成冲击 | 第27-28页 |
·提前退休对就业的影响 | 第28-29页 |
·提前退休对社会关系的影响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天津市病退行政审批的基本概况 | 第30-36页 |
·近年病退行政审批情况 | 第30-31页 |
·管理的体制 | 第31-32页 |
·岗位责任制 | 第31-32页 |
·举报核查制 | 第32页 |
·各体检环节管理 | 第32页 |
·我市劳动鉴定委员会专家系统 | 第32-33页 |
·专家组成 | 第32-33页 |
·专家技术水平 | 第33页 |
·病退查体医院状况 | 第33页 |
·检查设备 | 第33页 |
·医院管理 | 第33页 |
·工作流程 | 第33-34页 |
·2003年各病种通过情况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天津市病退的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6-44页 |
·存在问题 | 第36-41页 |
·养老金收不抵支的状况 | 第36-37页 |
·行政审批制度本身的弱点 | 第37-39页 |
·病退行政审批的共性问题:搭便车(free rider)行为 | 第39-40页 |
·病退管理方面的问题 | 第40页 |
·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 第40-41页 |
·医院病案管理的问题 | 第41页 |
·原因分析 | 第41-44页 |
·经济方面的原因 | 第41-42页 |
·技术方面的原因 | 第42页 |
·管理方面的原因 | 第42-43页 |
·社会、历史遗留的原因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完善病退行政审批的对策建议 | 第44-71页 |
·兼顾公平与效率 | 第44-51页 |
·社会保障分配的基本目标 | 第44-45页 |
·社会保障分配中的公平和效率 | 第45-46页 |
·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 第46-49页 |
·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公平与效率机制设计 | 第49-51页 |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 第51-53页 |
·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方向 | 第51-52页 |
·病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具体办法 | 第52-53页 |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 第53-57页 |
·电子政务的含义 | 第54页 |
·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 | 第54-55页 |
·电子政务提高行政决策的能力 | 第55-56页 |
·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的构想 | 第56-57页 |
·建立诚信制度 | 第57-62页 |
·建立诚信制度的意义 | 第57-58页 |
·建立诚信制度的措施 | 第58-59页 |
·控制假病历形成的利益临界点 | 第59-61页 |
·控制假病历形成的对策 | 第61-62页 |
·建立完善的养老金给付机制 | 第62-67页 |
·建立科学、合理的养老金给付机制 | 第63-64页 |
·建立垂直的社会保险经营管理机构 | 第64页 |
·发行养老保险彩票,筹集部分资金 | 第64-65页 |
·发行特种国债 | 第65页 |
·加大财政对养老保险的投入 | 第65页 |
·减持国有资本 | 第65-66页 |
·提高养老金领取年龄,减少收益人的数量,控制养老金支付 | 第66-67页 |
·发展经济,改善就业,解决保险基金的来源问题 | 第67-71页 |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 第67-68页 |
·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 | 第68-69页 |
·建立健全各种就业保障机制 | 第69-71页 |
结束语 | 第71-72页 |
在职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和发表的论文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