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潮流追踪的电力系统无功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1-19页 |
·潮流追踪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潮流追踪应用现状 | 第13-14页 |
·无功分布优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无功分区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2 潮流追踪与无功分层分布 | 第21-36页 |
·无功潮流追踪 | 第21-27页 |
·无损网络的形成 | 第21-22页 |
·传输路径的获取 | 第22-23页 |
·按比例分摊原则 | 第23-25页 |
·小系统算例 | 第25-27页 |
·无功分层分布 | 第27-32页 |
·无功源分布情况 | 第29-30页 |
·无功负荷分布情况 | 第30-32页 |
·同心松弛 | 第32-36页 |
·同心层划分 | 第32-33页 |
·算例分析 | 第33-36页 |
3 基于损耗分摊的无功补偿方法 | 第36-57页 |
·支路损耗分析 | 第36-38页 |
·损损耗分摊系数 | 第38-41页 |
·系数定义 | 第38-39页 |
·系数与节点无功关系 | 第39-41页 |
·基于PLAC的无功补偿 | 第41-44页 |
·补偿点确定 | 第41页 |
·补偿容量确定 | 第41-42页 |
·IEEE39节点系统算例 | 第42-44页 |
·无功补偿对比效果 | 第44-49页 |
·等网损微增率法 | 第44-46页 |
·OPF方法 | 第46-47页 |
·IEEE39节点系统算例 | 第47-49页 |
·补偿方法在辐射型电网中的应用 | 第49-52页 |
·基于无功损耗分摊系数QLAC的无功补偿 | 第52-57页 |
·算法原理 | 第52-54页 |
·IEEE39节点系统算例 | 第54-57页 |
4 基于潮流追踪的无功分区划分 | 第57-71页 |
·简化无损网络的形成 | 第57-58页 |
·基于无功潮流耦合度的无功分区 | 第58-65页 |
·节点间无功耦合度指标 | 第58页 |
·区域间无功耦合度指标 | 第58-60页 |
·算法流程 | 第60-61页 |
·IEEE39节点系统算例 | 第61-63页 |
·IEEE118节点系统算例 | 第63-65页 |
·基于无功传输范围的无功分区 | 第65-71页 |
·系统无功流动状态图 | 第65-67页 |
·划分初步无功分区 | 第67页 |
·调整分区 | 第67-68页 |
·算例分析 | 第68-71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对本文的总结 | 第71-72页 |
·对未来工作的期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