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计算机仿真论文

大规模分布式仿真信息传输延迟技术研究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21页
 §1.1 大规模分布式仿真及发展第14-15页
     ·范围第14-15页
     ·发展简史第15页
 §1.2 研究大规模分布式仿真中信息传输延迟的意义第15-17页
 §1.3 当前信息传输延迟改善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 本文的贡献第18-19页
 §1.5 论文结构第19-21页
第2章 大规模分布式仿真信息传输延迟理论基础第21-26页
 §2.1 信息传输延迟的定义和评价标准第21-23页
     ·信息传输延迟的定义第21页
     ·评价标准第21-23页
 §2.2 信息传输延迟分析第23-25页
     ·降低信息传输延迟途径分析第23-25页
 §2.3 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大规模分布式仿真实体分配策略研究第26-48页
 §3.1 问题描述第26-28页
 §3.2 实体分配方案的评价标准第28-29页
 §3.3 仿真场景的节点加权图表示第29-34页
     ·网格化的方法第30-31页
     ·图的表示第31-32页
     ·相关定义第32-34页
 §3.4 仿真场景节点图的二分问题第34-40页
     ·问题NPC性证明第34-35页
     ·穷举法第35页
     ·贪婪对分法第35-36页
     ·最大流量归并法第36-37页
     ·最大可能收益归并算法第37-39页
     ·算法的实现第39-40页
 §3.5 性能评测第40-45页
     ·均匀分布第40-41页
     ·倾斜分布第41-42页
     ·聚集分布第42-43页
     ·随机分布第43-44页
     ·大规模情形下的性能测试第44-45页
 §3.6 实体分配的一般情形第45-47页
     ·多台可用仿真机第45-46页
     ·各仿真机处理能力不同第46-47页
 §3.7 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大规模分布式仿真实体迁移策略研究第48-65页
 §4.1 动态调整实体分配方案的必要性第48-49页
 §4.2 实体迁移决策系统分类第49-50页
 §4.3 实体迁移决策系统框架第50-52页
     ·局域网内迁移第51-52页
     ·局域网间迁移第52页
     ·决策过程通信方式的选取第52页
 §4.4 仿真系统的性能监测第52-57页
     ·性能指标第52-53页
     ·监测时机第53页
     ·对非实时感知度的监测第53-54页
     ·对监测信息的处理第54-57页
     ·监测时间窗口的编程实现第57页
 §4.5 迁移请求的提出第57-60页
     ·迁移请求的格式第57-58页
     ·用于负载平衡目的的迁移第58页
     ·用于改善实时感知性能的迁移第58-60页
 §4.6 迁移请求的处理第60-62页
     ·迁移处理器对迁移请求的处理第60页
     ·迁移协调器对迁移请求的处理第60-62页
 §4.7 迁移决策系统参数的选取第62-63页
     ·可容忍信息传输延迟第62页
     ·物理时间窗口宽度第62页
     ·警戒负载率区间第62-63页
     ·虚拟收益阈值第63页
 §4.8 性能评测第63-64页
 §4.9 小结第64-65页
第5章 HLA/RTI下的实体迁移实现协议第65-96页
 §5.1 高层体系结构HLA第65-69页
     ·HLA简介第65-69页
 §5.2 实体迁移的可能实现方式第69-70页
     ·进程迁移第69-70页
     ·移动Agent技术第70页
     ·信息迁移第70页
 §5.3 HLA/RTI对实体迁移的支持及不足第70-73页
     ·HLA/RTI的属性所有权转移机制第71-72页
     ·HLA/RTI对实体迁移支持不足的分析第72-73页
 §5.4 现有HLA/RTI中实体迁移的一般实现及缺陷第73-76页
 §5.5 实体最新状态的传输机制第76-78页
     ·实体信息的提取第76页
     ·实体属性信息的传输第76-78页
 §5.6 所有权转移触发机制第78-79页
     ·所有权转移模式的选取第78-79页
     ·所有权转移的触发第79页
 §5.7 实体迁移协议第79-91页
     ·迁移期间邦元运行状态第79-82页
     ·关于邦元运行状态的说明第82-83页
     ·迁移的启动第83-84页
     ·旧邦元的消息转发机制第84-86页
     ·新邦元与旧邦元的逻辑时钟同步第86-87页
     ·新邦元对输入消息的处理第87-88页
     ·迁移过程描述第88-89页
     ·迁移协议的性质证明第89-90页
     ·迁移协议正常工作的前提第90-91页
 §5.8 在HLA/RTI下实体迁移的实现框架第91-94页
 §5.9 实体迁移协议的验证第94页
 §5.10 小结第94-96页
第6章 大规模分布式仿真信息传输策略研究第96-110页
 §6.1 IP组播的优点及面临的问题第96-97页
 §6.2 混合式IP组播第97-102页
     ·混合式IP组播介绍第97-98页
     ·信息传输方式占用网络带宽分析第98-99页
     ·信息传输方式延迟性能分析第99-102页
     ·混合式IP组播适用性分析第102页
 §6.3 信息传输方式分配策略第102-107页
     ·问题的形式化表述第102-103页
     ·研究现状第103-104页
     ·对现有研究的分析第104-105页
     ·FM/HMF信息传输方式分配算法第105-106页
     ·与LOC/IRLOC算法的比较第106-107页
 §6.4 性能评测第107-108页
 §6.5 在HLA/RTI下的应用第108-109页
 §6.6 小结第109-110页
第7章 大规模分布式仿真模拟测试系统的实现第110-117页
 §7.1 模拟测试系统概述第110-113页
     ·模拟系统的能力第110页
     ·时钟处理第110-111页
     ·模拟测试系统的结构第111页
     ·事件的分类第111-113页
 §7.2 模拟测试系统的运行第113-116页
     ·执行流程第113页
     ·配置方法第113-115页
     ·运行界面第115-116页
 §7.3 小结第116-117页
第8章 结束语第117-120页
 §8.1 论文工作总结第117-118页
 §8.2 未来的工作第118-120页
攻读博士期间获奖及论文发表情况第120-121页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第121-122页
致谢第122-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商业银行资金“三性”平衡的金融工程方法研究
下一篇: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