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

“错位”与“超载”--我国风景名胜区开发的两个误区研究

第一部分 导论第1-13页
 一、 本文的选题背景第7页
 二、 相关文献研究的评述第7-9页
  (一) 风景名胜区开发问题的研究轨迹--从开发到保护第7-8页
  (二) 风景名胜区开发误区的研究现状--强调个案,忽视一般第8-9页
 三、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9-13页
  (一) 本文的研究对象第9-12页
  (二) 本文的研究重点:开发误区的成因与约束机制的构建第12-13页
第二部分 我国风景名胜区的两个开发误区:错位与超载第13-24页
 一、 误区之一:错位开发第13-16页
  (一) “错位开发”的含义第13页
  (二) “错位开发”与旅游发展的冲突第13-16页
 二、 误区之二:超载开发第16-20页
  (一) “超载开发”的含义第16页
  (二) “超载开发”与旅游发展的冲突第16-20页
 三、 我国风景名胜区开发误区的负外部性分析第20-24页
  (一) 经济的外部性原理第20页
  (二) 我国风景名胜区开发误区的负外部性影响第20-24页
第三部分 我国风景名胜区开发误区的行为主体原因第24-42页
 一、 “错位开发”和“超载开发”行为主体的两种类型第24-26页
  (一) 分类依据--行为主体的决策权力第24-25页
  (二) 两种类型及特点第25-26页
 二、 行为主体的进入原因分析第26-30页
  (一) 投资商的进入原因第26-28页
  (二) 政府的进入原因第28-30页
 三、 行为主体的退出约束分析第30-33页
  (一) 投资商的退出约束第30-32页
  (二) 政府的退出约束第32-33页
 四、 行为主体在修复决策中的博弈均衡第33-42页
  (一) 博弈分析的研究目的第33-34页
  (二) 博弈论的引入及其模型设计第34-36页
  (三) 三种博弈模型的分析第36-42页
第四部分 构建风景名胜区开发的约束机制第42-53页
 一、 树立“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正确观念第42-43页
 二、 构建“权力清晰,责任明确”管理制度第43-46页
  (一) 政府主导型开发模式约束机制的构建第43-44页
  (二) 投资商主导型开发模式约束机制构建第44-46页
 三、 加强旅游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与法制化第46-48页
  (一) 旅游规划的科学性第46-47页
  (二) 旅游规划的权威性第47页
  (三) 旅游规划的法制化第47-48页
 四、 建立完整有效的监督体系第48-53页
  (一) 法制监督第48-49页
  (二) 公众监督第49-51页
  (三) 其他监督第51-53页
结束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后记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水箱实验装置多变量在线检测与控制
下一篇:俄国作家文本中的死亡意识及安德列耶夫对死亡意识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