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2页 |
第二章 原子-分子体系碰撞传能中的量子干涉效应理论模型 | 第22-44页 |
·原子-双原子分子体系的长程相互作用势 | 第22-26页 |
·原子-双原子分子(混合态)体系的量子干涉效应 | 第26-33页 |
·理论计算 | 第33-36页 |
·讨论 | 第36-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第三章 短程相互作用势在碰撞传能中的量子干涉效应中的作用 | 第44-58页 |
·理论模型 | 第44-48页 |
·计算 | 第48-51页 |
·讨论 | 第5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第四章 分子-分子体系碰撞传能中的量子干涉效应理论模型 | 第58-71页 |
·双原子-双原子分子体系的长程相互作用势 | 第58-59页 |
·双原子-双原子分子(混合态)体系的量子干涉效应 | 第59-64页 |
·理论计算 | 第64-66页 |
·讨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第五章 E~1Π(v=1)←D~1△(v=10)←X~1Σ~+(v=0)跃迁的双色多光子电离光谱 | 第71-92页 |
·CO a~3Π(v=18)/D~1△(v=10)的微扰 | 第72-73页 |
·CO E~1Π(v=1)/k~3Π(v=6)的微扰及k~3Π排斥态引起的偶然预解离 | 第73-76页 |
·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 第76-78页 |
·CO E~1Π(v=1)态偶然预解离对实验的影响 | 第78-88页 |
·结论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结论 | 第92-93页 |
List of Publications | 第93-94页 |
Curriculum Vitae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