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生物学论文

NifA蛋白的多聚功能及多拷贝nifA基因对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固氮功效的促进

综述:生物固氮中心调节因子NifA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其调控第1-6页
引言第6-31页
 1. nifA基因的产物NifA蛋白的功能第7-11页
 2. NifA蛋白的结构及各个结构域的功能第11-13页
  2.1 N末端结构域具有调节功能第11-12页
  2.2 中心结构域具有催化功能第12-13页
  2.3 C末端结构域具有DNA结合功能第13页
  2.4 连接区(interdomainlinker)具有感受氧信号的功能第13页
 3. 温度、铵、氧对NifA蛋白的调控第13-24页
  3.1 温度对NifA蛋白的调控第14页
  3.2 铵与氧对NifA蛋白的调控第14-24页
   3.2.1 NifL第16-17页
   3.2.2 NtrB-NtrC第17-19页
   3.2.3 PII第19-21页
   3.2.4 FixL-FixJ,FixK,FixT第21-22页
   3.2.5 RegRS第22-23页
   3.2.6 HvrA(一种可能的调节因子第23-24页
 结束语第24-26页
 参考文献第26-31页
论文第一部分:NifA中心结构域多聚功能结构基础的分析第31-53页
 中文摘要第32-33页
 英文摘要第33-41页
  引言第34-36页
  材料与方法第36-41页
   1. 菌株与质粒第36页
   2. 培养基与抗生素第36-37页
   3. 质粒的制备与转化第37-38页
   4. PCR第38页
   5. 引物第38-39页
   6. MBP融合蛋白的表达和SDS-PAGE凝胶电泳第39-40页
   7.β-半乳糖苷酶活性分析第40-41页
 结果与讨论第41-51页
  1. Val残基替换C3区中的Thr残基使得NifA中心结构域丧失转录激活功能第41-44页
   1.1 nifA基因点突变型的构建第42-43页
   1.2 点突变型nifA基因产物活性的鉴定第43-44页
  2. NifA中心结构域点突变型的部分二倍体实验第44-45页
  3. NifA中心结构域的各种缺失突变型的部分二倍体实验第45-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论文第二部分:多拷贝SmnifA与EcnifA在苜蓿中华根瘤菌中功能差异的研究第53-83页
 摘要第54-55页
 Abstract第55-57页
 引言第57-59页
 材料与方法第59-66页
  1. 菌株、质粒与引物第59-61页
  2. 培养基与抗生素第61-62页
  3. PCR第62页
  4. 质粒的分离制备、酶切、电泳、连接、转化第62页
  5. 半乳糖苷酶活性分析第62页
  6. 根瘤菌总RNA的抽提第62-63页
  7. RT-PCR第63页
  8. 双亲本杂交法第63页
  9. 固氮酶活性及植株鲜重的测定第63-65页
  10.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第65-66页
 结果与讨论第66-83页
  1. 多拷贝nifA基因对苜蓿中华根瘤菌固氮功效的促进作用第66-76页
   1.1 组成型表达的nifA基因的构建及其产物活性的鉴定第66-67页
   1.2 组成型表达的nifA基因对苜蓿中华根瘤菌nifA突变株中的互补第67-75页
    1.2.1 苜蓿中华根瘤菌nifA突变型菌株的构建与鉴定第67-69页
    1.2.2 SmnifA基因与EcnifA基因对SmY的互补第69-71页
    1.2.3 SmnifA基因不能完全互补SmY的结瘤固氮表型第71-75页
   1.3 多拷贝nifA基因对Sm1021固氮能力的促进第75-76页
  2. SmNifA与EcNifA功能差异的分析第76-83页
   2.1 SmNifA与EcNifA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第76-77页
   2.2 结构域缺失的NifA蛋白及融合蛋白的构建与功能分析第77-83页
    2.2.1 N末端结构域的缺失与置换第77-78页
    2.2.2 C末端结构域的缺失与置换第78-79页
    2.2.3 在中心结构域发生置换第79页
    2.2.4 结构域缺失NifA蛋白与融合蛋白的功能第79-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总结与展望第86-88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88-89页
致谢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哲理与诗情的融合:刘禹锡诗歌研究
下一篇:基于MCF5272的JPEG解码算法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