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1 引言 | 第9-10页 |
2 研究生物破乳剂的意义 | 第10-11页 |
3 生物破乳剂研究的现状 | 第11-13页 |
4 我们的研究目的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一章 W/O型乳状液生物破乳剂的分离、筛选及破乳特性研究 | 第15-53页 |
1 材料 | 第15-22页 |
·菌源 | 第15页 |
·培养基 | 第15-19页 |
·试剂 | 第19-21页 |
·W/O型乳化液 | 第21-22页 |
·主要仪器 | 第22页 |
2 方法 | 第22-33页 |
·W/O型乳化液的生物破乳剂菌种的获得 | 第22-26页 |
·分离菌株的鉴定 | 第26-28页 |
·环境因子对生物破乳菌株生长影响研究 | 第28-29页 |
·各种参数对生物破乳菌株破乳活力的影响研究 | 第29-33页 |
·复合生物破乳菌的破乳活力研究 | 第33页 |
·针对山东胜利油田原油的破乳效果 | 第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49页 |
·分离筛选的W/O型乳化液生物破乳菌株鉴定及其特性 | 第33-36页 |
·生物破乳菌细胞形态的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36-37页 |
·环境因子对菌株生长影响研究 | 第37-40页 |
·各种参数对生物破乳菌株破乳活力的影响研究 | 第40-48页 |
·复合生物破乳菌的破乳活力研究 | 第48页 |
·针对山东胜利油田原油的破乳效果 | 第48-49页 |
4 讨论 | 第49-51页 |
·W/O型乳化液的生物破乳菌株的筛选 | 第49-50页 |
·生物破乳菌的培养 | 第50-51页 |
5 总结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后期工作展望 | 第52-53页 |
第二章 枯草芽孢杆菌产生针对O/W型乳状液的生物破乳剂的研究 | 第53-72页 |
1 材料 | 第53-56页 |
·菌源 | 第53页 |
·培养基 | 第53-55页 |
·试剂 | 第55页 |
·O/W型乳化液 | 第55页 |
·主要仪器 | 第55-56页 |
2 方法 | 第56-60页 |
·针对O/W乳化液产生物破乳剂的枯草芽孢杆菌的获得 | 第56-57页 |
·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物破乳剂的研究 | 第57-59页 |
·生物破乳剂破乳能力的研究 | 第59-60页 |
·针对工业O/W乳化液的破乳效果测试 | 第6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0-69页 |
·针对O/W乳化液产生物破乳剂的枯草芽孢杆菌的获得 | 第60-61页 |
·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物破乳剂的研究 | 第61-66页 |
·生物破乳剂破乳能力的研究 | 第66-69页 |
·针对工业O/W乳化液的破乳效果测试 | 第69页 |
4 讨论 | 第69-70页 |
·使用枯草芽孢杆菌进行筛菌的研究背景 | 第69-70页 |
·生物破乳剂的测定 | 第70页 |
5 总结 | 第70-72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后期工作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文献综述 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在工业中的应用 | 第76-93页 |
1 引言 | 第76-79页 |
2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合成机理简介 | 第79-85页 |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 第79-83页 |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机理 | 第83-84页 |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调控 | 第84-85页 |
3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工业应用 | 第85-89页 |
·石油工业 | 第85-88页 |
·环境工程 | 第88-89页 |
·其它工业 | 第89页 |
4 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在读期间发表与待发表论文情况 | 第93-94页 |
声明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