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9页 |
·血栓性疾病概述 | 第11-13页 |
·血栓性疾病 | 第11页 |
·血栓性疾病的分类 | 第11页 |
·血栓的形成因素 | 第11-12页 |
·血栓的形成机制 | 第12-13页 |
·血栓的溶解机制 | 第13页 |
·血栓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 第13-14页 |
·血栓性疾病的预防 | 第13页 |
·血栓性疾病的治疗 | 第13-14页 |
·抗血栓药物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抗血小板药物 | 第14页 |
·抗凝药物 | 第14页 |
·溶栓药物 | 第14-16页 |
·微生物源溶栓药物的现状 | 第16-18页 |
·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 | 第16-17页 |
·豆豉纤溶酶(Douchi Fibrinolytic Enzyme,DFE) | 第17-18页 |
·其他微生物来源的溶栓药物 | 第18页 |
·本实验室研究微生物源纤溶药物的进展 | 第18页 |
·溶栓药物的发展前景 | 第18页 |
·立题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纤溶酶高产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 第19-25页 |
·材料 | 第19页 |
·样品 | 第19页 |
·缓冲液及培养基 | 第19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19页 |
·试验方法 | 第19-21页 |
·纤溶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 第19-20页 |
·纤溶酶高产菌株的分离筛选 | 第20页 |
·S-7 菌株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鉴定 | 第20页 |
·S-7 菌株总DNA 的提取和16S rDNA 序列测定 | 第20页 |
·16S rDNA 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绘制 | 第20-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4页 |
·纤溶酶高产菌株的分离筛选 | 第21页 |
·S-7 菌株的菌落形态 | 第21-22页 |
·S-7 菌株的菌体形态 | 第22页 |
·S-7 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 | 第22-23页 |
·S-7 菌株的16SrDNA 测序结果及系统发育树 | 第23-24页 |
·讨论 | 第24-25页 |
第三章 Bacillus aerius S-7 菌株发酵条件优化 | 第25-35页 |
·材料 | 第25页 |
·试验菌株 | 第25页 |
·试验试剂及仪器 | 第25页 |
·培养基 | 第25页 |
·方法 | 第25-26页 |
·Bacillus aerius S-7 菌株液体种子培养 | 第25-26页 |
·液体发酵培养及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 | 第26页 |
·纤溶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 第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4页 |
·尿激酶活力标准曲线 | 第26-27页 |
·发酵培养基主要成分对菌株Bacillus aerius S-7 菌株产酶的影响 | 第27-30页 |
·发酵工艺条件对菌株Bacillus aerius S-7 产纤溶酶的影响 | 第30-34页 |
·讨论 | 第34-35页 |
第四章 菌株Bacillus aerius S-7 纤溶酶的分离纯化 | 第35-44页 |
·材料 | 第35-37页 |
·菌株 | 第35页 |
·培养基 | 第35页 |
·试验试剂及仪器 | 第35页 |
·缓冲液及电泳储存液 | 第35-37页 |
·试验方法 | 第37-39页 |
·纤溶酶活力测定 | 第37页 |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 第37页 |
·菌株Bacillus aerius S-7 纤溶酶粗品的制备 | 第37页 |
·纤溶酶粗品S-7FE 等电点的测定 | 第37-38页 |
·DEAE-Sepharose fast flow 阴离子交换层析 | 第38页 |
·蛋白纯度鉴定及表观相对分子质量测定 | 第38页 |
·转膜测序 | 第38-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3页 |
·蛋白质浓度标准曲线 | 第39页 |
·菌株Bacillus aerius S-7 纤溶酶粗品的制备 | 第39页 |
·纤溶酶粗品S-7FE 活性成分等电点的测定 | 第39-40页 |
·DEAE-Sepharose fast flow 阴离子交换层析 | 第40-41页 |
·SDS-PAGE 电泳检测分离组分纯度及分子量的测定 | 第41页 |
·转膜及N-端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41-43页 |
·蛋白纯化方案评价 | 第43页 |
·讨论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纤溶酶S-7FE-1 组分的酶学性质及体外溶栓特性 | 第44-54页 |
·材料 | 第44页 |
·供试酶 | 第44页 |
·试剂 | 第44页 |
·试验方法 | 第44-46页 |
·纤溶酶活力测定 | 第44页 |
·豆豉纤溶酶组分S-7FE-1 的酶学性质 | 第44-46页 |
·豆豉纤溶酶组分S-7FE-1 体外溶栓、抗凝及溶血的研究 | 第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3页 |
·豆豉纤溶酶组分S-7FE-1 酶学性质 | 第46-51页 |
·豆豉纤溶酶组分S-7FE-1 体外溶栓、抗凝及溶血的研究 | 第51-53页 |
·讨论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纤溶酶S-7FE-1 组分的安全性研究 | 第54-60页 |
·材料 | 第54页 |
·供试酶 | 第54页 |
·试验动物及试剂 | 第54页 |
·方法 | 第54-56页 |
·急性毒性试验 | 第54-55页 |
·皮下出血试验 | 第55页 |
·过敏性试验 | 第55-5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6-58页 |
·急性毒性试验 | 第56-57页 |
·皮下出血试验 | 第57-58页 |
·过敏性试验 | 第58页 |
·讨论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创新性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 | 第66-69页 |
附录1 | 第66-67页 |
附录2 | 第67-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