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无线电中继通信、微波通信论文

无线局域网802.11a协议同步研究及嵌入式应用

绪论第1-9页
第一章 无线局域网概论第9-16页
 1.1 IEEE802.11标准介绍第9-10页
 1.2 IEEE802.11拓扑结构第10-13页
  1.2.1 IBSS网络第11页
  1.2.2 ESS网络第11-13页
 1.3 IEEE802.11逻辑结构第13-14页
  1.3.1 IEEE802.11 MAC层第13页
  1.3.2 IEEE802.11物理层第13-14页
 1.4 IEEE802.11服务第14-15页
 1.5 总结第15-16页
第二章 IEEE802.11a基带规范第16-26页
 2.1 IEEE802.11/11a物理层包括的三个协议功能第16-17页
 2.2 PPDU帧格式第17-18页
 2.3 工作频率范围和工作频道数第18-20页
 2.4 PMD发送、接收的有关规定第20-21页
  2.4.1 PMD发送的有关规定第20-21页
  2.4.2 PMD接收的有关规定第21页
 2.5 PHY发送接收过程简介第21-24页
  2.5.1 PHY发送过程第21-23页
  2.5.2 PHY接收过程第23-24页
 2.6 IEEE802.11a设计参考框图第24-25页
 2.7 总结第25-26页
第三章 OFDM系统第26-50页
 3.1 OFDM原理第26-34页
  3.1.1 保护间隔和周期扩展第30-31页
  3.1.2 窗函数第31-32页
  3.1.3 OFDM发射接收基本框图第32-33页
  3.1.4 OFDM系统分析第33-34页
  3.1.5 单载波通信系统分析第34页
 3.2 OFDM系统优点第34-35页
 3.3 OFDM峰值功率问题第35-36页
 3.4 OFDM和单载波调制应用复杂度比较第36-37页
 3.5 IEEE802.11a中OFDM基带系统结构第37-49页
  3.5.1 IEEE802.11a中OFDM数学模型第39页
  3.5.2 离散时间应用考虑因素第39-40页
  3.5.3 PLCP前导字第40-43页
  3.5.4 PLCP数据扰码和解扰第43-44页
  3.5.5 前向纠错编码基础第44-45页
  3.5.6 卷积码第45-47页
  3.5.7 数据交织第47-48页
  3.5.8 子载波调制第48-49页
 3.6 总结第49-50页
第四章 IEEE802.11a OFDM系统的同步第50-66页
 4.1 同步定义第50-52页
 4.2 OFDM基带系统符号同步和频偏估计文献回顾第52-53页
 4.3 IEEE802.11a OFDM基带系统的时间同步和帧检测算法第53-58页
  4.3.1 时间同步和帧检测算法分析第54-56页
  4.3.2 算法仿真结果和分析第56-58页
 4.4 IEEE802.11a OFDM基带系统的载波频偏估计第58-65页
  4.4.1 载波频偏产生原因分析第59-60页
  4.4.2 载波频偏综合估计算法分析第60-63页
  4.4.3 算法仿真结果和分析第63-65页
 4.5 总结第65-66页
第五章 无线信道模型和IEEE802.11a OFDM系统信道分析第66-81页
 5.1 高斯白噪声信道第66页
 5.2 多径信道第66-67页
 5.3 移动多径信道的参数第67-69页
  5.3.1 时间色散参数第67页
  5.3.2 相干带宽第67-68页
  5.3.3 多普勒扩展B_D第68页
  5.3.4 相干时间t_c第68-69页
 5.4 信道基本类型分类第69-71页
  5.4.1 快衰落和慢衰落第70页
  5.4.2 平坦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第70-71页
 5.5 室内无线环境第71-72页
 5.6 本文使用的信道模型第72-74页
 5.7 IEEE802.11a OFDM基带系统信道估计第74-80页
  5.7.1 无线信道估计的重要性第74页
  5.7.2 信道估计常用算法第74-77页
   5.7.2.1 训练序列估计第75-76页
   5.7.2.2 直接判决估计第76页
   5.7.2.3 最小均方估计第76-77页
  5.7.3 IEEE802.11a OFDM基带系统信道估计第77-80页
   5.7.3.1 理论分析第77-78页
   5.7.3.2 本文使用算法分析第78-79页
   5.7.3.3 算法仿真结果和分析第79-80页
 5.8 总结第80-81页
第六章 基于无线局域网嵌入式系统的应用第81-94页
 6.1 嵌入式系统简介第81-82页
  6.1.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第81页
  6.1.2 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第81-82页
  6.1.3 本项目方案第82页
 6.2 硬件平台设计第82-87页
  6.2.1 嵌入式处理器的选择第82-86页
   6.2.1.1 StrongARM1110嵌入式处理器简介第84-86页
  6.2.2 硬件平台的定制第86-87页
 6.3 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第87-93页
  6.3.1 嵌入式系统软件的特点第87-88页
  6.3.2 Windows CE简介第88-90页
  6.3.3 基于StrongARM1110的Windows CE开发第90-93页
   6.3.3.1 定制Windows CE的流程和Platform Builder第90-91页
   6.3.3.2 本项目的Windows CE定制流程第91-93页
 6.4 总结第93-94页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小波变换与垂直边缘匹配的车辆牌照识别
下一篇:DVB在SDH网络中的传输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