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高分子光限幅材料的分子设计及合成

中文摘要第1-3页
英文摘要第3-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40页
 1.1 前言第7-8页
 1.2 光限幅的研究及发展第8-23页
  1.2.1 半导体材料第9-10页
  1.2.2 有机非线性材料第10-18页
   1.2.2.1 富勒烯及其衍生物材料第10-15页
   1.2.2.2 色素(染料、生色基小分子)第15-18页
  1.2.3 金属团簇化合物第18-22页
   1.2.3.1 无机金属团簇化合物第19-20页
   1.2.3.2 有机金属团簇化合物第20-22页
  1.2.4 纳米材料第22-23页
   1.2.4.1 碳黑悬浮物CBS第22页
   1.2.4.2 碳纳米管第22-23页
 1.3 光限幅器的机制第23-30页
  1.3.1 光限幅效应及表征参数第24-25页
  1.3.2 光限幅机制第25-30页
   1.3.2.1 反饱和吸收(Reverse Saturable Absorption)第26页
   1.3.2.2 双光子吸收(Two-Photon Absorption)第26-27页
   1.3.2.3 非线性散射(Nonlinear-scattering)第27-28页
   1.3.2.4 非线性折射(Nonlinear Refraction)第28-30页
    1.3.2.4.1 光折变限幅第28页
    1.3.2.4.2 自聚散(散聚)光限幅第28-29页
    1.3.2.4.3 非线性界面(Nonlinear Interface)第29-30页
 1.4 光限幅器的用途第30-31页
 1.5 课题的提出第31-34页
 1.6 参考文献第34-40页
第二章 单体化合物的合成第40-83页
 2.1 合成原理第40-42页
 2.2 设计的目标炔和合成路线第42-45页
  2.2.1 目标炔第42页
  2.2.2 合成路线第42-45页
 2.3 实验部分第45-56页
  2.3.1 主要试剂及原料第45-46页
  2.3.2 主要仪器第46页
  2.3.3 无水试剂制备第46页
   2.3.3.1 无水四氢呋喃的制备第46页
   2.3.3.2 无水三乙胺的制备第46页
   2.3.3.3 无水1,4-二氧六环的制备第46页
  2.3.4 合成实验和结构分析第46-56页
   2.3.4.1 取代苯胺的合成第46-48页
    2.3.4.1.1 N-乙基,N-羟乙基苯胺的合成第46-47页
    2.3.4.1.2 N,N-二羟乙基苯胺第47页
    2.3.4.1.3 结果及讨论第47-48页
   2.3.4.2 偶氮苯的合成第48-50页
    2.3.4.2.1 4-溴-4-[(N,N-二乙基)氨基]偶氮苯的合成第48-49页
    2.3.4.2.2 4-溴-4’-[(N-乙基,N-羟乙基)氨基]偶氮苯的合成第49页
    2.3.4.2.3 4-溴-4’-[(N,N-二羟乙基)氨基]偶氮苯的合成第49-50页
    2.3.4.2.4 讨论第50页
   2.3.4.3 炔醇的合成第50-52页
    2.3.4.3.1 2-甲基-4-[p-(N,N-二乙基)偶氮苯基]-3-丁炔-2-醇第50-51页
    2.3.4.3.2 2-甲基-4-(p-(N-乙基,N-羟乙基)偶氮苯基]-3-丁炔-2-醇第51页
    2.3.4.3.3 2-甲基-4-[p-(N,N-二羟乙基)偶氮苯基]-3-丁炔-2-醇第51-52页
    2.3.4.3.4 讨论第52页
   2.3.4.4 单体的合成第52-56页
    2.3.4.4.1 单体A第52-53页
    2.3.4.4.2 单体B第53页
    2.3.4.4.3 单体C第53-54页
    2.3.4.4.4 讨论第54页
    2.3.4.4.5 单体D第54-55页
    2.3.4.4.6 单体E第55-56页
    2.3.4.4.7 单体F第56页
    2.3.4.4.8 讨论第56页
 2.4 结论第56-58页
 2.5 参考文献第58-83页
第三章 单体聚合第83-100页
 3.1 前言第83-86页
  3.1.1 Ziegler-Natta催化聚合第83-84页
  3.1.2 过渡金属催化聚合第84-86页
   3.1.2.1 W、Mo催化剂第84页
   3.1.2.2 Nb、Ta催化剂第84-85页
   3.1.2.3 Rh催化剂第85-86页
 3.2 实验部分第86-98页
  3.2.1 聚合所用主要试剂第86页
  3.2.2 主要使用仪器第86-87页
  3.2.3 无水试剂制备第87页
  3.2.4 [Rh(nbd)Cl]_2催化剂制备第87页
  3.2.5 聚合实验第87-98页
   3.2.5.1 单体的均聚反应第87-92页
    3.2.5.1.1 聚合过程第87-88页
    3.2.5.1.2 聚合结果及分析第88-91页
    3.2.5.1.3 结构表征第91-92页
   3.2.5.2 与苯乙炔二元共聚第92-96页
    3.2.5.2.1 聚合过程第92页
    3.2.5.2.2 聚合结果及分析第92-93页
    3.2.5.2.3 结构表征第93-96页
     3.2.5.2.3.1 IR表征第93-94页
     3.2.5.2.3.2 ~1HNMR表征第94-95页
     3.2.5.2.3.3 UV表征第95-96页
   3.2.5.3 与苯乙炔加C_(60)三元共聚第96-98页
    3.2.5.3.1 聚合过程第96页
    3.2.5.3.2 聚合结果及分析第96-97页
    3.2.5.3.3 共聚物的结构表征第97-98页
     3.2.5.3.3.1 IR表征第97页
     3.2.5.3.3.2 UV表征第97-98页
 3.3 结论第98页
 3.4 参考文献第98-100页
第四章 单体和聚合物的光限幅效应第100-110页
 4.1 光限幅实验装置第100页
 4.2 单体的光限幅效应第100-104页
  4.2.1 单体A、B、C、D、E、F的紫外吸收光谱第100-101页
  4.2.2 单体的光限幅效应第101-104页
 4.3 部分聚合物的光限幅效应第104-106页
  4.3.1 部分聚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第104-105页
  4.3.2 部分聚合物的光限幅效应第105-106页
 4.4 光限幅机制的分析第106-107页
 4.5 结论第107-108页
 4.6 参考文献第108-110页
第五章 结论第110-113页
 5.1 单体的合成第110-111页
 5.2 单体的聚合第111页
 5.3 光限幅性能测试第111-113页
致谢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历代名画记校笺与研究
下一篇:消瘤泡腾片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