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8页 |
1.1 论文的写作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4页 |
1.3 论文总体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综述 | 第18-34页 |
2.1 产学研合作综述 | 第18-21页 |
2.1.1 产学研合作的内涵 | 第18-19页 |
2.1.2 产学研合作的意义 | 第19-20页 |
2.1.3 产学研合作的具体形式 | 第20-21页 |
2.2 科技经济一体化与产学研合作 | 第21-24页 |
2.2.1 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 第21-22页 |
2.2.2 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特征及趋势 | 第22-24页 |
2.2.3 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微观基础——产学研合作 | 第24页 |
2.3 科技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合作 | 第24-27页 |
2.3.1 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 | 第24-25页 |
2.3.2 科技成果转化的系统构成 | 第25-26页 |
2.3.3 产学研合作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形式和途径 | 第26页 |
2.3.4 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 第26-27页 |
2.4 技术创新与产学研合作 | 第27-33页 |
2.4.1 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 | 第27-30页 |
2.4.2 合作创新 | 第30-31页 |
2.4.3 国家创新体系 | 第31-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国外产学研合作比较研究 | 第34-52页 |
3.1 美国的产学研合作体制 | 第34-37页 |
3.1.1 美国产学研合作的发展过程 | 第34-35页 |
3.1.2 美国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方式 | 第35-37页 |
3.2 日本的产学研合作体制 | 第37-41页 |
3.2.1 日本产学研合作的发展过程 | 第37-38页 |
3.2.2 日本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 第38-40页 |
3.2.3 日本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3.3 前苏联的产学研合作体制 | 第41-45页 |
3.3.1 前苏联产学研合作提出的背景及发展过程 | 第41-43页 |
3.3.2 前苏联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 第43-44页 |
3.3.3 前苏联实施产学研合作的效果评价 | 第44-45页 |
3.4 美日前苏联产学研合作体制的比较 | 第45-49页 |
3.4.1 三国产学研合作背景的比较 | 第45-47页 |
3.4.2 三国产学研合作状况的比较 | 第47-49页 |
3.5 对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启示 | 第49-5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我国产学研合作发展及问题研究 | 第52-67页 |
4.1 我国产学研合作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 第52-53页 |
4.2 产学研合作在我国社会科技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 第53-61页 |
4.2.1 产学研合作在我国科技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 第53-55页 |
4.2.2 我国产学研合作发展态势及特征 | 第55-57页 |
4.2.3 我国目前产学研合作发展的模式 | 第57-60页 |
4.2.4 我国目前产学研合作的机制 | 第60-61页 |
4.3 目前我国企业高校及政府对产学研合作影响 | 第61-65页 |
4.3.1 我国企业对产学研合作的影响 | 第61-62页 |
4.3.2 我国高校(科研院所)对产学研合作影响 | 第62-63页 |
4.3.3 政府对产学研合作的影响 | 第63-65页 |
4.3.4 制约我国产学研合作发展的机制因素分析 | 第65页 |
4.4 目前发展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根本途径 | 第65-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发展我国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与模式 | 第67-80页 |
5.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我国的产学研合作 | 第67-68页 |
5.2 我国新的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的整体框架 | 第68-71页 |
5.3 促进产学研合作的相应机制的建立 | 第71-76页 |
5.3.1 促进产学研合作的企业科技管理机制 | 第71-72页 |
5.3.2 促进产学研合作的高校科技管理机制 | 第72-74页 |
5.3.3 促进产学研合作的社会协同机制 | 第74-76页 |
5.4 产学研合作发展的模式选择 | 第76-79页 |
5.4.1 产学研合作模式 | 第76-77页 |
5.4.2 我国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的选择 | 第77-7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6章 产学研合作状况评估模型 | 第80-88页 |
6.1 评估原则 | 第80-81页 |
6.2 评估体系的建立及评价 | 第81-85页 |
6.2.1 评估方法及内容的确定 | 第81-82页 |
6.2.2 产学研合作指标体系的选择 | 第82-83页 |
6.2.3 产学研合作状况评价模型建立 | 第83-85页 |
6.3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产学研合作进行评价 | 第85-8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结论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个人简历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