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 第1-69页 |
1 概述 | 第11-15页 |
1.1 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1.2 工作装置 | 第12页 |
1.3 主要优点 | 第12-14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2 瞬变电磁法的理论基础 | 第15-36页 |
2.1 层状大地的瞬变电磁场 | 第15-24页 |
2.1.1 均匀半空间的瞬变电磁场 | 第15-20页 |
2.1.2 水平导电薄层上的瞬变电磁场 | 第20-22页 |
2.1.3 导电薄层等效代换多层断面的原理 | 第22页 |
2.1.4 同点装置情况下层状大地的瞬变电磁场 | 第22-24页 |
2.2 高阻围岩中局部导电体的瞬变电磁响应 | 第24-28页 |
2.2.1 高阻围岩中局部导电体的瞬变电磁响应 | 第24-25页 |
2.2.2 局部导体晚期瞬变电磁场的等效计算 | 第25-28页 |
2.2.3 时间常数的分析 | 第28页 |
2.3 瞬变电磁场的附加效应 | 第28-32页 |
2.3.1 位移电流效应 | 第29页 |
2.3.2 接受线圈固有的过渡过程 | 第29页 |
2.3.3 集流效应 | 第29-30页 |
2.3.4 磁张驰效应 | 第30-31页 |
2.3.5 感应激发极化效应 | 第31-32页 |
2.4 物理模拟 | 第32-35页 |
2.4.1 圆柱体及球体上的异常特征 | 第32页 |
2.4.2 薄板状导电体上的异常特征 | 第32-33页 |
2.4.3 导体边缘附近和有裂缝导电层上的异常特征 | 第33页 |
2.4.4 导电覆盖层对异常的影响 | 第33页 |
2.4.5 导电围岩对异常的影响 | 第33-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3 方法技术 | 第36-46页 |
3.1 瞬变电磁法的影响因素 | 第36页 |
3.1.1 瞬变电磁系统中的电磁噪声 | 第36页 |
3.1.2 功率-灵敏度 | 第36页 |
3.1.3 回线边长 | 第36页 |
3.1.4 地质噪声 | 第36-37页 |
3.1.5 矿体的电性、埋深及几何参数 | 第37页 |
3.2 方法有效性试验 | 第37-38页 |
3.2.1 回线边长的选择 | 第38页 |
3.2.2 取样道数、叠加次数及供电电流的选择 | 第38-41页 |
3.3 几种常用装置的比较与选择 | 第41页 |
3.3.1 重叠回线与偶极装置的比较 | 第41页 |
3.3.2 重迭回线与大定回线源装置的比较 | 第41-42页 |
3.4 资料解释 | 第42-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应用效果 | 第46-68页 |
4.1 工作概述 | 第46-47页 |
4.2 已知矿床(点)上方法有效性试验 | 第47-51页 |
4.3 应用实例 | 第51-67页 |
4.3.1 在云南省富源铅锌矿上的应用 | 第51-56页 |
4.3.2 云南省景谷县民乐斑岩铜矿上的应用 | 第56-58页 |
4.3.3 在云南省禄丰县中村白云岩型铜矿上的应用 | 第58-60页 |
4.3.4 在云南省个旧市抗洪抢险中的应 | 第60-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68-69页 |
5.1 结论 | 第68页 |
5.2 建议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