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导言 | 第1-1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1 选题的理论背景 | 第10页 |
§1.1.2 选题的现实背景 | 第10-11页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1 选题的目的 | 第11-12页 |
§1.2.2 选题的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13-16页 |
§1.3.1 国外发展研究动态综述 | 第13-15页 |
§1.3.2 国内发展研究动态综述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页 |
§1.4.1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4.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 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理论 | 第17-31页 |
§2.1 资产证券化的内涵 | 第17-21页 |
§2.1.1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 第17页 |
§2.1.2 资产证券化的类别 | 第17-20页 |
§2.1.3 资产证券化的特征 | 第20-21页 |
§2.2 资产证卷化的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2.3 资产证卷化的运作机理 | 第22-26页 |
§2.3.1 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选择 | 第22页 |
§2.3.2 资产证券化的运作程序 | 第22-23页 |
§2.3.3 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和运作主体 | 第23-26页 |
§2.4 资产证券化中的若干重大技术处理 | 第26-31页 |
§2.4.1 信用评级 | 第26-27页 |
§2.4.2 信用增级 | 第27-28页 |
§2.4.3 证券化涉及的会计和税务处理问题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国外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经验及借鉴 | 第31-36页 |
§3.1 美国银行的资产证券化 | 第31-33页 |
§3.1.1 美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概况 | 第31页 |
§3.1.2 美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具体做法 | 第31-32页 |
§3.1.3 美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特点 | 第32-33页 |
§3.2 日本银行的资产证券化 | 第33-34页 |
§3.2.1 日本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概况 | 第33页 |
§3.2.2 日本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相关做法和特征 | 第33页 |
§3.2.3 日本银行资产证券化的限制因素 | 第33-34页 |
§3.3 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银行资产证券化 | 第34页 |
§3.4 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资产证券化的经验和借鉴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 | 第36-41页 |
§4.1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 | 第36-38页 |
§4.1.1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国有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 第36-37页 |
§4.1.2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我国国民经济形势的客观要求 | 第37-38页 |
§4.2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 第38-41页 |
§4.2.1 宏观环境与市场体制日渐完善 | 第38-39页 |
§4.2.2 微观基础和市场动力基本具备 | 第39页 |
§4.2.3 金融市场国际化趋势为资产证券化带来诸多便利 | 第39页 |
§4.2.4 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 第39-41页 |
第五章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方案设计 | 第41-57页 |
§5.1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选择与分析 | 第41-42页 |
§5.1.1 住房抵押贷款和基础设施贷款 | 第41-42页 |
§5.1.2 不良贷款和其他工商业贷款 | 第42页 |
§5.2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选择 | 第42-44页 |
§5.2.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选择 | 第43页 |
§5.2.2 基础设施贷款和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模式选择 | 第43-44页 |
§5.3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操作设计 | 第44-57页 |
§5.3.1 SPV的设立 | 第44页 |
§5.3.2 交易结构的构建 | 第44-45页 |
§5.3.3 现金流的重组 | 第45-48页 |
§5.3.4 风险的重组 | 第48-53页 |
§5.3.5 信贷资产价格的确定 | 第53-54页 |
§5.3.6 信用增级 | 第54-55页 |
§5.3.7 发行评级、销售及售后管理 | 第55页 |
§5.3.8 风险的规避与防范 | 第55-57页 |
第六章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难点及政策建议 | 第57-66页 |
§6.1 国有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证资产券化存在的市场缺陷 | 第57-59页 |
§6.1.1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市场体系残缺 | 第57-58页 |
§6.1.2 缺乏有效的市场资讯服务 | 第58-59页 |
§6.2 信贷资产证券化运行的制度障碍 | 第59-61页 |
§6.2.1 设立特设机构(SPV)的法律制度障碍 | 第59页 |
§6.2.2 银行、证券业分离制度的限制 | 第59-60页 |
§6.2.3 担保法律制度的欠缺 | 第60页 |
§6.2.4 政府支持及税收制度的限制 | 第60页 |
§6.2.5 会计制度的缺陷和障碍 | 第60页 |
§6.2.6 证券化业务开展的其他制度障碍 | 第60-61页 |
§6.3 外部环境的制约 | 第61-63页 |
§6.3.1 资信评级不够规范 | 第61-62页 |
§6.3.2 监管体系有待调整 | 第62-63页 |
§6.4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政策建议 | 第63-66页 |
§6.4.1 积极扶持和发展一级市场 | 第63页 |
§6.4.2 培养资产证券化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 | 第63页 |
§6.4.3 转变商业银行观念,科学认识资产证券化并逐步提高积极性 | 第63页 |
§6.4.4 创造良好的市场资讯和信用环境 | 第63页 |
§6.4.5 完善制度安排为证券化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制度条件 | 第63-65页 |
§6.4.6 健全外部配套环境 | 第65-66页 |
结束语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