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Ag/Cu复合触头制备及性能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电接触材料研究进展 | 第11-28页 |
·电接触材料理论 | 第11-14页 |
·电接触 | 第11-12页 |
·电触头间的电弧特性 | 第12-14页 |
·电触头失效 | 第14-16页 |
·环境因素失效 | 第14-15页 |
·材料自身的因素失效 | 第15-16页 |
·电触头材料的性能要求 | 第16-17页 |
·物理性能 | 第16页 |
·化学性能 | 第16页 |
·电接触性能 | 第16页 |
·其他性质 | 第16-17页 |
·电触头种类及制备工艺 | 第17-24页 |
·电触头种类 | 第17-22页 |
·银基电接触材料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22-24页 |
·Ag/Cu 电触头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制备工艺 | 第24-25页 |
·电弧烧蚀 | 第25页 |
·扩散退火 | 第25-26页 |
·本论文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2章 Ag/Cu 复合触头制备及实验方法 | 第28-32页 |
·Ag/Cu 复合触头制备 | 第28-31页 |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28页 |
·等离子喷涂前的准备工作 | 第28-29页 |
·喷涂工艺参数的确定 | 第29-31页 |
·试验的技术方案及路线 | 第31-32页 |
第3章 Ag/Cu 电触头组织及机械物理性能 | 第32-38页 |
·Ag/Cu 触头的显微组织 | 第32-33页 |
·涂层的显微组织 | 第32页 |
·结果及分析 | 第32-33页 |
·触头机械物理性能测试 | 第33-37页 |
·显微硬度 | 第33-34页 |
·结合性 | 第34-36页 |
·导电性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电接触性能试验 | 第38-45页 |
·电弧烧蚀机理 | 第38-39页 |
·电弧的形成及熄灭 | 第38-39页 |
·燃弧时间、截流值、耐压强度 | 第39页 |
·试验设备 | 第39-40页 |
·实验过程 | 第40-41页 |
·截留值及燃弧时间的测量 | 第40-41页 |
·耐电压强度的测量 | 第41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1-44页 |
·弧烧蚀表面形貌 | 第41-42页 |
·Ag/Cu 复合材料截流值及燃弧时间的关系 | 第42-43页 |
·Ag/Cu 复合材料耐压值及击穿次数的关系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Ag/Cu 触头退火实验 | 第45-52页 |
·扩散退火 | 第45-46页 |
·扩散退火理论 | 第45页 |
·影响扩散的因素 | 第45-46页 |
·银铜扩散 | 第46页 |
·实验条件及方法 | 第46-47页 |
·退火材料及工艺 | 第46-47页 |
·试验过程 | 第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1页 |
·微观组织及界面 | 第47-49页 |
·成分分布 | 第49-50页 |
·导电性能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