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佛教论文--对佛教的分析和研究论文

李通玄佛学思想述评

前言第1-5页
内 容 摘 要第5-8页
第一章 李通玄的佛教生涯及其所处的佛教氛围第8-13页
 第一节 生平与著述第8-10页
 第二节 李通玄所处的佛教氛围第10-13页
  一、《华严经》的传译状况第10-11页
  二、华严学的研究和华严信仰的流传第11-12页
  三、李通玄活动地区的佛教特色第12-13页
第二章 佛教义理史观——十宗十教说第13-22页
 第一节 先前的判教诸说第13-15页
 第二节 依宗教别——十教说第15-16页
 第三节 依教分宗——十宗说第16-20页
 第四节 略评第20-22页
第三章 《华严经》观第22-34页
 第一节 《华严经》结构观第22-27页
  一、十处十会四十品说第22-25页
  二、《华严经》的思想结构观第25-27页
 第二节 以《易》解《华严经第27-34页
  一、文化背景第28-29页
  二、以《易》解《华严经第29-34页
第四章 李通玄的佛教哲学思想第34-57页
 第一节 “真智慧”的本源论第34-39页
  一、智慧之种种第34-35页
  二、李通玄的“三智”说第35-36页
  三、真智慧本源——生命流转与解脱的原由第36-39页
 第二节 三圣圆融说第39-44页
  一、三圣圆融说的一般意义第39页
  二、三圣的四重圆融关系第39-42页
  三、三圣圆融说的宗教意义第42-43页
  四、三圣圆融说的哲学意义第43-44页
 第三节 十玄六相说第44-47页
  一、六相说第44-46页
  二、十玄说第46-47页
 第四节 李通玄的佛教修持方法——宗教实践的特色第47-57页
  一、禅定观第47-49页
  二、佛光观第49-57页
第五章 李通玄与法藏的佛学思想比较第57-64页
 第一节 客观背景的区别第57-58页
 第二节 判教的异同第58-60页
 第三节 佛性学说的区别第60-61页
 第四节 观法实践的区别第61-64页
第六章 李通玄思想的历史影响第64-72页
参考书目第72-75页
后 记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滩病毒囊膜糖蛋白G1和G2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及表达产物免疫原性研究
下一篇:人颞颌关节滑膜细胞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