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绪论 | 第16-2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6-17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8-19页 |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 第20-2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21-38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21-31页 |
·制度效率的理论 | 第21-22页 |
·制度结构各要素与制度效率 | 第22-27页 |
·农地、农地产权制度及其效率 | 第27-31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31-38页 |
·制度和制度效率理论 | 第31-33页 |
·农地、农地产权制度及其效率 | 第33-38页 |
2 制度效率的“短板”理论及制度效率模型 | 第38-58页 |
·制度效率的短板理论 | 第38-52页 |
·制度要素对制度效率的作用机理 | 第38-42页 |
·制度效率“短板”的初步判定 | 第42-43页 |
·制度效率“短板”的进一步甄别 | 第43-46页 |
·制度效率“短板”的治理 | 第46-51页 |
·结论及拓展 | 第51-52页 |
·制度效率 CPC 模型的建构 | 第52-58页 |
·CPC 模型的简单描述 | 第52-53页 |
·CPC 模型的基本情形 | 第53-54页 |
·CPC 模型中变量运行水平的判定 | 第54-56页 |
·CPC 模型中无效率变量的治理 | 第56-58页 |
3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类型的实证分析 | 第58-96页 |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演进——国家视角 | 第58-69页 |
·产权制度效率与国家强度 | 第58-61页 |
·国家强度下的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路径 | 第61-69页 |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演进——产权视角 | 第69-84页 |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的路径 | 第69-72页 |
·产权各部分运行水平与农地产权制度效率 | 第72-82页 |
·产权整体水平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 | 第82-84页 |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演进——契约视角 | 第84-92页 |
·契约完备度、契约运行水平与制度效率 | 第84-85页 |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中契约水平的路径 | 第85-90页 |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与契约水平 | 第90-92页 |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类型的判定 | 第92-96页 |
·国家、产权和契约的运行水平 | 第92-94页 |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短板”及效率类型的判定 | 第94-96页 |
4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产权短板”的治理 | 第96-135页 |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政府向农民的让渡 | 第96-108页 |
·中国农村地权主客体的界定 | 第96-97页 |
·中国农村地权让渡的必然性及渐进性 | 第97-99页 |
·地权让渡的内涵及路径 | 第99-106页 |
·地权让渡的具体措施 | 第106-108页 |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优化 | 第108-124页 |
·农民地权的“拟现状” | 第108-112页 |
·农民地权优化的内涵 | 第112-114页 |
·农民地权优化的路径 | 第114-121页 |
·农民地权优化的具体措施 | 第121-124页 |
·政府让渡权力于产权和契约间的配置 | 第124-135页 |
·配置政府让渡地权的内涵 | 第124-128页 |
·政府让渡地权的配置路径 | 第128-132页 |
·政府让渡地权配置的具体措施 | 第132-135页 |
5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契约短板”的治理 | 第135-165页 |
·“政府型农村地权契约”向“市场型农村地权契约”的转变 | 第135-150页 |
·中国农村地权契约现状及主客体 | 第135-138页 |
·农村地权契约“政府型”向“市场型”转变的内涵 | 第138-141页 |
·农村地权契约“政府型”向“市场型”转变的路径 | 第141-148页 |
·农村地权契约“政府型”向“市场型”转变的具体措施 | 第148-150页 |
·中国农村地权契约内环境的优化 | 第150-165页 |
·契约内外环境的关系 | 第150-151页 |
·契约内环境对契约效率的作用机理 | 第151-153页 |
·中国农村地权契约内环境现状 | 第153-158页 |
·中国农村地权契约内环境优化的内涵及路径 | 第158-162页 |
·中国农村地权契约内环境度优化的具体措施 | 第162-165页 |
结束语 | 第165-16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6-176页 |
致谢 | 第176-17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178-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