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课题的来源、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1-12页 |
·课题的来源 | 第11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1-12页 |
·收集民居建筑资料,完善中国传统建筑研究的体系 | 第11页 |
·提供民居研究成果 | 第11-12页 |
·呼吁共同参与保护 | 第12页 |
·为当地的旅游开发提供可行性建议 | 第12页 |
·课题研究的现状 | 第12-13页 |
·山东传统民居研究的进程 | 第12-13页 |
·对魏氏庄园研究的薄弱 | 第13页 |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3-15页 |
·比较研究 | 第13-14页 |
·实地调研 | 第14页 |
·资料分析 | 第14页 |
·图示语言 | 第14页 |
·跨学科研究 | 第14-15页 |
第2章 相关问题和概念 | 第15-24页 |
·庄园的相关问题 | 第15-18页 |
·庄园的概念 | 第15-16页 |
·地主经济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 第16-18页 |
·封建地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第16-17页 |
·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与成熟 | 第17页 |
·商贸的发展与地主阶级的演变 | 第17-18页 |
·我国地主庄园 | 第18页 |
·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 | 第18-22页 |
·建筑文化遗产的概念与保护层次划分 | 第18-19页 |
·国际上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 第19-21页 |
·近代欧洲文物建筑的修复运动 | 第19页 |
·现代欧洲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趋向 | 第19-21页 |
·国内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与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西方文物保护思想的引入 | 第21页 |
·以文物保护为主体的初期阶段 | 第21页 |
·提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起步阶段 | 第21-22页 |
·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 | 第22页 |
·名城保护管理开始规范化 | 第22页 |
·增设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深入发展阶段 | 第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3章 魏氏庄园的概况 | 第24-33页 |
·魏氏庄园建筑群的概况 | 第24-28页 |
·树德堂 | 第24-26页 |
·福寿堂 | 第26-28页 |
·徙义堂 | 第28页 |
·魏氏庄园修建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 第28-30页 |
·魏氏庄园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 第28-29页 |
·魏氏庄园修建时的社会环境 | 第29-30页 |
·魏氏家族的兴衰史和庄园修建的过程 | 第30-32页 |
·魏氏家族的兴衰史 | 第30-31页 |
·庄园修建的过程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魏氏庄园的建筑特色 | 第33-54页 |
·魏氏庄园的建筑特色 | 第33-50页 |
·树德堂 | 第33-42页 |
·将城垣建筑与中国传统民居融为一体 | 第33-34页 |
·城门、牌坊 | 第34-35页 |
·豪华的住宅 | 第35-42页 |
·福寿堂 | 第42-44页 |
·徙义堂 | 第44-46页 |
·魏氏庄园的建筑特色总结 | 第46-50页 |
·将我国南方传统的阁楼式建筑与北方四合院建筑有机融为一体 | 第46-47页 |
·将宫廷建筑形式融合民居中,使民居具有宫廷色彩 | 第47-48页 |
·具有严密的防御设施 | 第48-49页 |
·具有鲁北的地方特色 | 第49-50页 |
·魏氏庄园的技术成就 | 第50-52页 |
·防潮及排水功能 | 第50-51页 |
·防火设计 | 第51页 |
·采暖设计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魏氏庄园的装饰艺术与传统文化 | 第54-68页 |
·魏氏庄园的装饰艺术 | 第54-61页 |
·屋脊装饰 | 第54-55页 |
·木雕艺术 | 第55-58页 |
·砖雕艺术 | 第58-59页 |
·石雕艺术 | 第59-61页 |
·魏氏庄园装饰艺术特色 | 第61页 |
·中国传统文化在庄园中的体现 | 第61-67页 |
·儒家思想——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 第62-63页 |
·道家思想与禅宗思想——幽静的意境营造 | 第63-64页 |
·中国传统风水思想在魏氏庄园中的运用 | 第64-66页 |
·藏风聚气 | 第65-66页 |
·和谐统一 | 第66页 |
·兵学文化的体现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魏氏庄园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 第68-86页 |
·国内地主庄园实例调查和比较研究 | 第68-79页 |
·建筑特色比较与分析 | 第68-77页 |
·陕西米脂姜氏庄园 | 第68-71页 |
·乔家大院 | 第71-72页 |
·四川刘文彩地主庄园 | 第72-74页 |
·山东牟氏庄园 | 第74-77页 |
·保护与开发状况比较与分析 | 第77-79页 |
·陕西米脂姜氏庄园 | 第77-78页 |
·乔家大院 | 第78-79页 |
·山东牟氏庄园 | 第79页 |
·魏氏庄园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建议 | 第79-85页 |
·魏氏庄园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现状分析 | 第79-81页 |
·文物保护现状 | 第79-81页 |
·旅游资源与开发现状 | 第81页 |
·魏氏庄园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建议 | 第81-85页 |
·庄园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原则 | 第81-83页 |
·旅游开发以保护为根本原则 | 第81-82页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82-83页 |
·适度原则 | 第83页 |
·综合保护与开发原则 | 第83页 |
·庄园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建议 | 第83-85页 |
·充分发挥惠民县的区位优势 | 第83页 |
·与其他旅游资源相结合 | 第83-84页 |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 第84页 |
·对于庄园本身的保护和开发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结语 | 第86-87页 |
附1 陕西米脂姜氏庄园(全国最大的城堡式窑洞庄园) | 第87-88页 |
附2 乔家大院 | 第88-89页 |
附3 四川刘文彩地主庄园 | 第89-91页 |
附4 山东牟氏庄园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技工作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