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传热学论文

插入扰流元件换热器换热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1页
1 绪论第11-22页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实际意义第11页
   ·国内外的发展现状第11-15页
     ·管式换热器的类型及其传热机理第11-13页
     ·插入扰流元件换热器的传热机理及优点第13页
     ·内插件管式换热器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3-15页
   ·插入扰流元件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第15-17页
     ·传热机理第15-16页
     ·提高换热系数的途径第16-17页
   ·插入扰流元件换热器的数值解法第17-21页
     ·强化传热的数值解法第17-19页
     ·分析工具——有限容积法(finite volume method, FVM)第19页
     ·有限容积法分析软件FLUENT 介绍第19-21页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目的第21-22页
2 湍流流动与换热的数值模拟第22-35页
   ·湍流现象及其模拟方法概述第22-23页
     ·湍流现象概述第22-23页
     ·湍流的数值模拟方法第23页
   ·湍流模型第23-26页
     ·零方程模型第23-24页
     ·一方程模型(one-equation model)第24-25页
     ·k-ε两方程模型第25-26页
     ·重整化群k? ε模型(renormalization group k? εmodel)第26页
   ·各种湍流模型小结第26-27页
   ·壁面函数法第27-28页
   ·基于SIMPLE 算法的流场数值计算第28-34页
     ·SIMPLE 算法的基本思想第28页
     ·基于非结构网格的SIMPLE 算法第28-29页
     ·动量方程的离散第29-30页
     ·压力修正方程的建立第30-31页
     ·速度修正方程的建立第31-32页
     ·非结构网格上SIMPLE 算法的计算步骤第32-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3 数理模型的建立第35-46页
   ·物理模型的建立第35-36页
   ·几何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区域离散化第36-39页
     ·几何模型的建立第36-37页
     ·计算区域离散化第37-39页
   ·数理模型的建立第39-43页
     ·充分发展对流换热第39页
     ·控制方程的建立第39-41页
     ·参数的确定第41-42页
     ·换热管模型假设第42-43页
   ·边界条件的设定第43-44页
     ·流体进出口边界条件第43-44页
     ·壁面边界条件第44页
     ·初始条件第44页
   ·本章小结第44-46页
4 计算过程、结果及分析第46-62页
   ·FLUENT 数值求解[34]第46-48页
     ·选择合适的解算器第46页
     ·输入网格和检查网格第46页
     ·选择解的格式第46页
     ·定义基本模型和流体物性第46页
     ·定义边界条件第46-47页
     ·控制方程的离散及设定亚松弛因子第47-48页
     ·流场初始化第48页
     ·迭代计算第48页
   ·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第48-50页
   ·不同结构参数对扰流元件换热器流场的影响以及分析第50-57页
     ·扰流元件弯曲弧度对换热管流场的影响分析第50-53页
     ·扰流元件不同的排列方式对换热管流场的影响分析第53-57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57-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5 热力特性数值模拟与实验分析第62-80页
   ·研究参数的确定第62页
   ·插入扰流元件换热管在不同雷诺数 Re 下的流场分布第62-65页
     ·温度场的分布第62-63页
     ·压力场的分布第63-64页
     ·速度矢量的分布第64-65页
   ·光管在不同雷诺数 Re 下的流场分布第65-68页
     ·温度场的分布第66-67页
     ·压力场的分布第67-68页
     ·速度矢量的分布第68页
   ·插入扰流元件换热管和光管的热力性能比较第68-74页
     ·插入扰流元件换热管与光管的数值模拟数据处理第69-70页
     ·不同雷诺数下插入扰流元件换热管和光管的热力特性对比第70-74页
   ·插入扰流元件换热管对比波纹管的热性能评价第74-78页
     ·强化换热性能评价方法第74-76页
     ·插入扰流元件换热管对比波纹管的热性能评价第76-78页
   ·插入扰流元件换热管强化换热的实验分析第78-79页
     ·实验装置第78页
     ·模拟与实验数据对比及分析第78-79页
   ·本章小结第79-80页
6 结论第80-82页
   ·结论第80-81页
   ·研究工作展望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附录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嵌套管理理论的煤矿安全目标管理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ARM的压力检测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