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宗族祠堂建筑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5页 |
1 绪论 | 第15-20页 |
·选题由来及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页 |
·建筑学领域的宗族祠堂研究 | 第16页 |
·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的宗族祠堂研究 | 第16页 |
·研究范围界定 | 第16-18页 |
·研究的地域范围 | 第16页 |
·研究的建筑范围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论文框架 | 第19-20页 |
2 自贡宗族祠堂的历史文化背景与概况 | 第20-35页 |
·自贡宗族祠堂的历史文化背景 | 第20-28页 |
·宗族制度与宗族祠堂的历史源流 | 第20-22页 |
·自贡的地理人文环境 | 第22-28页 |
·自贡宗族祠堂的概况 | 第28-35页 |
·自贡宗族祠堂的产生与现状 | 第28-29页 |
·自贡宗族祠堂的分级 | 第29-30页 |
·自贡宗族祠堂的功能 | 第30-35页 |
3 自贡宗族祠堂的选址与布局 | 第35-45页 |
·影响宗族祠堂选址的因素 | 第35-39页 |
·影响城镇宗祠选址的因素 | 第35-37页 |
·影响乡村宗祠选址的因素 | 第37-39页 |
·宗族祠堂的平面布局 | 第39-45页 |
·布局模式 | 第39-42页 |
·影响布局的因素 | 第42-45页 |
4 自贡宗族祠堂的建筑空间环境 | 第45-64页 |
·宗族祠堂的功能空间形态 | 第45-57页 |
·入口引导空间 | 第45-46页 |
·祭祀空间 | 第46-55页 |
·附属建筑空间 | 第55-57页 |
·宗族祠堂的空间组织特色 | 第57-64页 |
·主从突出的建筑空间 | 第57-59页 |
·灵活多变的庭院空间 | 第59-60页 |
·空间封闭与流通的转换 | 第60-61页 |
·地形高差的巧妙处理 | 第61-64页 |
5 自贡宗族祠堂的构造与装修 | 第64-82页 |
·宗族祠堂的大木构架 | 第64-70页 |
·平面设置 | 第64-65页 |
·立柱和柱础 | 第65-66页 |
·梁枋构架 | 第66-68页 |
·屋顶结构 | 第68-69页 |
·翼角构造 | 第69-70页 |
·宗族祠堂的装饰装修 | 第70-82页 |
·艺术特点 | 第70-73页 |
·重点部位及做法 | 第73-82页 |
6 自贡宗族祠堂实例分析——屈家山李氏宗祠 | 第82-97页 |
·建筑背景与概况 | 第82-83页 |
·建筑选址与布局 | 第83-85页 |
·建筑空间环境 | 第85-91页 |
·祭祀空间 | 第85-89页 |
·附属建筑空间 | 第89-91页 |
·重点部位的装饰艺术 | 第91-97页 |
·封火墙 | 第91-93页 |
·柱础 | 第93页 |
·檐下装修 | 第93-97页 |
7 结语 | 第97-101页 |
·自贡宗族祠堂的历史文化价值 | 第97-98页 |
·宗族制度的和盐业文化的载体 | 第97页 |
·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技术和艺术 | 第97-98页 |
·自贡宗族祠堂的保护与再利用 | 第98-101页 |
·面临的严峻现实 | 第98-99页 |
·建筑保护与再利用 | 第99-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4页 |
附录 | 第104-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