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网络安全现状 | 第11页 |
·提高网络安全的主要措施 | 第11-12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论文的研究工作和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第2章 虚拟专用网VPN及IPsec协议 | 第15-25页 |
·VPN简介 | 第15页 |
·VPN的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VPN的应用类型 | 第16页 |
·VPN的实现技术 | 第16-18页 |
·VPN中的隧道技术 | 第16-17页 |
·VPN中的加密技术 | 第17-18页 |
·IPsec协议简介 | 第18-19页 |
·IPsec协议族详解 | 第19-25页 |
·认证头(AH) | 第19-21页 |
·封装安全载荷(ESP) | 第21-23页 |
·IKE协议 | 第23-25页 |
第3章 IPv6协议的特点 | 第25-31页 |
·IPv6概述 | 第25页 |
·IPv6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 第25-26页 |
·IPv6的新特性 | 第26-31页 |
·聚合性的IP地址 | 第26-27页 |
·高效的报头 | 第27-28页 |
·端点分片 | 第28-29页 |
·良好的服务质量 | 第29页 |
·强制的安全性 | 第29-31页 |
第4章 Linux中支持IPv6的IPsec模块 | 第31-43页 |
·IPv6协议在Linux内核中的实现 | 第31-32页 |
·Linux支持IPsec协议的历史 | 第32-33页 |
·NETKEY模块 | 第33-34页 |
·NETKEY的体系结构 | 第34-35页 |
·XFRM子模块 | 第35-38页 |
·XFRM简介 | 第35-36页 |
·Sk_buff对XFRM的支持 | 第36-37页 |
·XFRM子模块在IPsec进入处理中的作用 | 第37页 |
·XFRM子模块在IPsec外出处理中的作用 | 第37-38页 |
·Netlink接口的实现 | 第38-39页 |
·PF_KEY接口的实现 | 第39-43页 |
·PF_KEY简介 | 第39-40页 |
·PF_KEY消息及操作 | 第40-41页 |
·PF_KEY的实现源码 | 第41-43页 |
第5章 Openswan的总体框架及源代码分析 | 第43-56页 |
·Openswan简介 | 第43页 |
·Openswan的体系结构 | 第43-47页 |
·Openswan软件的体系结构图 | 第43-44页 |
·Openswan各主要模块分析 | 第44-46页 |
·KLIPS模块与NETKEY模块的对比 | 第46-47页 |
·Openswan详细源码分析 | 第47-56页 |
·基本目录结构 | 第47页 |
·内核空间模块详细分析 | 第47-53页 |
·用户空间模块详细分析 | 第53-56页 |
第6章 IPv6下的IPsec VPN网关的总体设计 | 第56-63页 |
·VPN网关的总体设计思路 | 第56-58页 |
·VPN网关的具体设计方案 | 第58-63页 |
·VPN网关的内核模块与Linux内核的交互方式 | 第58-59页 |
·内核中IP包的基本传输流程 | 第59-61页 |
·需实现的功能模块及其之间的关系 | 第61-62页 |
·IPv4向IPv6的迁移方案 | 第62-63页 |
第7章 IPv6下的IPsec VPN网关的具体实现 | 第63-96页 |
·开发平台 | 第63页 |
·基础数据结构 | 第63-64页 |
·代码及文档的组织结构 | 第64-65页 |
·虚接口模块的实现 | 第65页 |
·v6swan的进入处理模块 | 第65-69页 |
·基本处理流程 | 第65-67页 |
·IPv4向IPv6所做的迁移 | 第67-69页 |
·v6swan的外出处理模块 | 第69-73页 |
·基本处理流程 | 第69-71页 |
·IPv4向IPv6所做的迁移 | 第71-73页 |
·安全策略库(SPD)模块 | 第73-76页 |
·基本处理流程 | 第73-75页 |
·IPv4向IPv6所做的迁移 | 第75-76页 |
·安全关联库(SAD)模块 | 第76-78页 |
·基本处理流程 | 第76页 |
·IPv4向IPv6所做的迁移 | 第76-78页 |
·安全封装载荷(ESP)模块以及相应的算法库 | 第78-84页 |
·ESP模块的基本流程 | 第78-79页 |
·ESP模块从IPv4到IPv6的迁移 | 第79-82页 |
·相关的认证、加密算法库 | 第82-84页 |
·用户区守护进程IKE模块 | 第84-86页 |
·基本处理流程 | 第84-85页 |
·IKE模块从IPv4到IPv6的迁移 | 第85-86页 |
·用户区与内核区通讯接口模块 | 第86-89页 |
·基本处理流程 | 第86-88页 |
·PF_KEY模块从IPv4到IPv6的迁移 | 第88-89页 |
·v6swan的配置与测试 | 第89-96页 |
·测试平台 | 第89页 |
·操作系统的配置 | 第89-91页 |
·v6swan的安装 | 第91-92页 |
·配置v6swan的用户区程序 | 第92-93页 |
·IPsec隧道的启动 | 第93-96页 |
结论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