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11页 |
致谢 | 第11-12页 |
摘要 | 第12-17页 |
ABSTRACT | 第17-23页 |
图表索引 | 第23-25页 |
文中缩略说明 | 第25-2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26-52页 |
·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 | 第26-29页 |
·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 | 第26-28页 |
·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 第28-29页 |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进展 | 第29-32页 |
·物理修复技术 | 第29-31页 |
·化学修复技术 | 第31页 |
·生物修复技术 | 第31-32页 |
·含磷物质原位修复Pb/Zn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 第32-48页 |
·可用于Pb/Zn污染修复的含磷物质 | 第33-35页 |
·极易溶解的含磷物质 | 第33-34页 |
·易溶的含磷物质 | 第34-35页 |
·难溶的含磷物质 | 第35页 |
·含磷物质修复Pb/Zn污染土壤的机理研究 | 第35-39页 |
·修复Pb污染的机理研究 | 第35-38页 |
·修复Zn污染的机理研究 | 第38-39页 |
·含磷物质在Pb/Zn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 第39-44页 |
·Pb单一污染 | 第39-42页 |
·Pb/Zn复合污染 | 第42-44页 |
·含磷物质修复Pb/Zn污染土壤效果的影响因素 | 第44-46页 |
·含磷物质的溶解性 | 第44页 |
·Pb/Zn的浓度及其存在形态 | 第44页 |
·pH | 第44-45页 |
·共存离子的种类及浓度 | 第45页 |
·其它因素 | 第45-46页 |
·原位修复效果评价方法 | 第46-48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目标和方案路线 | 第48-52页 |
·研究背景 | 第48-50页 |
·研究目标 | 第50-51页 |
·研究方案路线 | 第51-52页 |
第二章 磷铅相互作用机理的X射线衍射分析 | 第52-60页 |
·引言 | 第52-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3-55页 |
·粘土矿物-水体系中的P-Pb作用研究 | 第53-54页 |
·土壤体系中的P-Pb作用研究 | 第54-55页 |
·数据分析 | 第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58页 |
·粘土矿物-水体系中的P-Pb作用的X-射线衍射分析 | 第55-57页 |
·土壤体系中的P-Pb作用的X-射线衍射分析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第三章 模型MINTEQA在磷和氯修复铅锌矿污染土壤研究中的应用 | 第60-70页 |
·引言 | 第60-6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1-64页 |
·供试土壤 | 第61-62页 |
·实验方案 | 第62-63页 |
·测定方法 | 第63页 |
·数据分析 | 第63-6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4-68页 |
·添加P和Cl对土壤pH和水溶性P的影响 | 第64-66页 |
·含P物质对土壤中Pb的有效性的影响 | 第66-67页 |
·Cl对含P物质降低土壤中Pb有效性作用的影响 | 第67页 |
·模型Visual MINTEQ的应用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第四章 含磷物质修复铅锌矿污染土壤效果的影响因子研究 | 第70-84页 |
·引言 | 第7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0-73页 |
·供试土壤 | 第70-71页 |
·实验设计 | 第71-73页 |
·数据分析 | 第7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3-82页 |
·污染土壤的淋洗特征 | 第73页 |
·P 和pH对土壤淋洗液中Pb/Zn含量的影响 | 第73-78页 |
·Ca和pH对土壤淋洗液中Pb/Zn含量的影响 | 第78-80页 |
·P和Ca对土壤淋洗液中重金属Pb/Zn含量的影响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2-84页 |
第五章 磷肥对铅锌矿污染土壤中Pb/Zn形态分布的影响 | 第84-94页 |
·引言 | 第84-8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5-87页 |
·供试土壤 | 第85页 |
·实验设计 | 第85-86页 |
·测定方法 | 第86-87页 |
·数据分析 | 第8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7-92页 |
·污染土壤中重金属Pb/Zn的形态分布 | 第87-88页 |
·磷肥对土壤中重金属Pb的形态分布的影响 | 第88-91页 |
·磷肥对土壤中重金属Zn的形态分布的影响 | 第91-92页 |
·结论 | 第92-94页 |
第六章 含磷物质对铅锌矿污染土壤中Pb/Zn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第94-104页 |
·引言 | 第94-9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5-97页 |
·供试土壤 | 第95页 |
·实验设计 | 第95页 |
·测定方法 | 第95-96页 |
·数据分析 | 第96-9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7-103页 |
·不同P处理对土壤pH和水溶性P的影响 | 第97-98页 |
·不同P处理对土壤中水溶性Pb/Zn的影响 | 第98-99页 |
·不同P处理对TCLP可提取Pb/Zn的影响 | 第99-100页 |
·不同P处理对土壤中交换态Pb/Zn的影响 | 第100-102页 |
·TCLP提取的重金属含量与有效态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 第102-103页 |
·结论 | 第103-104页 |
第七章 含磷物质对Pb/Zn/Cd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迁移转化的影响 | 第104-114页 |
·引言 | 第104-10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5-106页 |
·供试土壤 | 第105页 |
·实验处理 | 第105页 |
·样品采集及分析 | 第105-106页 |
·数据分析 | 第10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6-112页 |
·对土壤pH的影响 | 第106页 |
·对Pb/Zn/Cd在土壤固相-液相界面迁移的影响 | 第106-109页 |
·对植物吸收转运Pb/Zn/Cd的影响 | 第109-112页 |
·结论 | 第112-114页 |
第八章 磷肥对铅锌矿污染土壤的田间修复作用 | 第114-132页 |
·引言 | 第114-11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5-118页 |
·矿区概况 | 第115页 |
·供试磷肥种类 | 第115页 |
·供试植物 | 第115-116页 |
·实验设计 | 第116-117页 |
·土壤和样品采集 | 第117页 |
·矿物学分析 | 第117页 |
·土壤化学分析方法 | 第117-118页 |
·数据分析 | 第11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8-131页 |
·磷肥处理对土壤pH的影响 | 第118-119页 |
·磷肥处理后土壤的矿物组成变化 | 第119-121页 |
·磷肥处理对土壤中Pb/Zn形态分布的影响 | 第121-123页 |
·磷肥处理对青菜吸收重金属Pb/Zn/Cd的影响 | 第123-126页 |
·磷肥处理对土壤中TCLP可提取Pb/Zn的影响 | 第126-128页 |
·磷肥处理对土壤中磷形态分级的影响 | 第128-131页 |
·结论 | 第131-132页 |
第九章 磷肥修复铅锌矿污染土壤的稳定性评价 | 第132-140页 |
·引言 | 第13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32-133页 |
·矿区概况 | 第132页 |
·实验设计 | 第132-133页 |
·样品采集 | 第133页 |
·土壤分析 | 第133页 |
·数据分析 | 第1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33-137页 |
·不同时间和磷肥处理对土壤pH的影响 | 第133-134页 |
·不同时间和磷肥处理后土壤的矿物组成变化 | 第134-135页 |
·不同时间和磷肥对土壤中TCLP可提取Pb/Zn的影响 | 第135-137页 |
·不同时间和磷肥对土壤中磷形态分级的影响 | 第137页 |
·结论 | 第137-140页 |
第十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 第140-146页 |
·研究结论 | 第140-144页 |
·P-Pb相互作用机理的X射线衍射分析 | 第140页 |
·模型MINTEQA在氯和磷修复铅锌矿污染土壤研究中的应用 | 第140-141页 |
·含磷物质修复铅锌矿污染土壤效果的影响因子研究 | 第141页 |
·磷肥对铅锌矿污染土壤中Pb/Zn形态分布的影响 | 第141-142页 |
·含磷物质对铅锌矿污染土壤中Pb/Zn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第142页 |
·含磷物质对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迁移转化的影响 | 第142-143页 |
·磷肥对铅锌矿污染土壤的田间修复作用 | 第143页 |
·磷肥修复铅锌矿污染土壤的稳定性评价 | 第143-144页 |
·创新点 | 第144页 |
·展望 | 第144-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及获奖情况 | 第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