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1 前言 | 第11-12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2-27页 |
| ·MMA本体聚合动力学 | 第12-16页 |
| ·转化率 | 第12-13页 |
|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 第13-16页 |
| ·有机玻璃制备过程的热量传递 | 第16-18页 |
| ·传热过程模型 | 第16-17页 |
| ·聚合过程热量的调控方式 | 第17-18页 |
| ·有机玻璃制备过程中体系物性变化 | 第18-20页 |
| ·黏度 | 第18-19页 |
| ·导热系数 | 第19-20页 |
| ·有机玻璃制备过程的在线检测 | 第20-27页 |
| ·通过在线温度测量测定物性 | 第20-22页 |
| ·通过在线次级变量测量测定物性 | 第22-25页 |
| ·通过化学传感器测量物性 | 第25-27页 |
| 3 新型过氧化物引发的MMA本体聚合动力学和PMMA表征 | 第27-38页 |
| ·实验部分 | 第27-29页 |
| ·实验原料 | 第27-28页 |
|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28-29页 |
| ·表征 | 第2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7页 |
| ·MMA本体聚合动力学 | 第29-35页 |
| ·分子量及分布 | 第35页 |
| ·抗冲性能 | 第35页 |
| ·热性能 | 第35-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4 MMA本体聚合动力学模型及模型考核 | 第38-48页 |
| ·MMA聚合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8-43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38-42页 |
| ·模型算法的讨论 | 第42-43页 |
| ·模型预测与实验结果的对比 | 第43-47页 |
| ·聚合温度对聚合动力学的影响 | 第44页 |
| ·引发剂对聚合动力学的影响 | 第44-45页 |
| ·聚合过程体积收缩 | 第45-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5 聚合动力学-传热耦合的MMA平板聚合模型 | 第48-60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48-57页 |
| ·一维模型的建立 | 第48-53页 |
| ·二维模型的讨论 | 第53-57页 |
| ·模型中热传导过程的分析 | 第57-58页 |
| ·一维导热方程 | 第57-58页 |
| ·二维导热方程 | 第58页 |
| ·算法讨论 | 第58-59页 |
| ·算法说明 | 第59页 |
| ·算法流程图 | 第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6 聚合动力学-传热耦合MMA平板聚合模型仿真及讨论 | 第60-77页 |
| ·聚合时间对MMA平板聚合的影响 | 第60-64页 |
| ·聚合动力学及板厚收缩 | 第60-63页 |
| ·时间对传热的影响 | 第63-64页 |
| ·温度对MMA浇注聚合的影响 | 第64-70页 |
| ·温度对MMA浇注聚合动力学的影响 | 第65-67页 |
| ·温度对传热的影响 | 第67-70页 |
| ·引发剂对MMA浇注聚合的影响 | 第70-73页 |
| ·引发剂对MMA浇注聚合动力学的影响 | 第71-72页 |
| ·引发剂对传热的影响 | 第72-73页 |
| ·板厚对MMA浇注聚合的影响 | 第73-76页 |
| ·板厚对MMA浇注聚合动力学的影响 | 第74-75页 |
| ·板厚对传热的影响 | 第75-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7 结论和建议 | 第77-79页 |
| ·结论 | 第77-78页 |
| ·建议 | 第78-79页 |
| 符号说明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作者简介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