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曲论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前言 | 第7页 |
一、李渔戏曲思想的形成 | 第7-15页 |
(一) 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 | 第8-13页 |
1、心学思潮的影响 | 第8-11页 |
2、市民趣味的影响 | 第11-13页 |
(二) 生活际遇的影响 | 第13-15页 |
二、李渔曲论 | 第15-34页 |
(一) 编剧理论 | 第16-28页 |
1、论戏曲的结构 | 第16-21页 |
2、论戏曲的人物 | 第21-24页 |
(1) 代人物立心 | 第21-23页 |
(2) 说何人,肖何人 | 第23-24页 |
3、论戏曲的语言 | 第24-28页 |
(二) 导演理论 | 第28-34页 |
1、选剧 | 第29-31页 |
2、变调 | 第31-32页 |
3、取材(演员的选择与培养) | 第32-34页 |
三、李渔曲论与曲作的关系 | 第34-43页 |
(一) 李渔曲作的艺术特色 | 第35-38页 |
1、通俗性——能于浅近处求新 | 第35-37页 |
2、喜剧性——妙在水到渠成 | 第37-38页 |
(二) 李渔曲作对其曲论的体现 | 第38-43页 |
1、李渔曲作的理论实践 | 第38-40页 |
2、李渔的曲作是对社会现实的曲折反映 | 第40-43页 |
结论 | 第43-45页 |
注释 | 第45-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清单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