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机论文--交流电机论文--同步电机论文

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自抗扰控制研究

提要第1-7页
第1章 绪论第7-17页
   ·引言第7页
   ·电动汽车发展与现状第7-10页
     ·电动车用电机发展现状第8-9页
     ·电动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技术发展现状第9-10页
   ·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发展现状第10-12页
     ·电磁关系估计法第10-11页
     ·旋转坐标估计法第11页
     ·状态观测器估计法第11页
     ·电感估计法第11-12页
     ·人工智能估计法第12页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策略概述第12-14页
   ·论文主要工作第14-17页
第2章 永磁同步电动机基本数学模型及其矢量控制第17-27页
   ·永磁同步电机的种类与结构第17-18页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第17-18页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种类第18页
   ·坐标变换基本原理第18-21页
     ·三相定子坐标系和两相定子坐标系之间的坐标变换第18-20页
     ·两相定子静止坐标系与两相转子旋转坐标系之间的坐标变换第20-21页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第21-23页
     ·永磁同步电机在静止坐标系(ABC)上的模型第21-22页
     ·永磁同步电机在静止坐标系(α-β)上的模型第22-23页
     ·永磁同步电机在旋转坐标系(d-q)上的模型第23页
   ·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第23-25页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3章 自抗扰控制器原理第27-37页
   ·自抗扰控制器的发展第27-33页
     ·经典PID结构及其优缺点第27-28页
     ·反馈系统中的线性与非线性第28-29页
     ·模型论与控制论第29-31页
     ·跟踪-微分器的产生和新型PID控制器第31-32页
     ·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发明和自抗扰控制器的诞生第32-33页
   ·自抗扰控制器数学模型第33-35页
     ·跟踪─微分器形式第34页
     ·扩展状态观测器形式第34页
     ·非线性状态误差反馈控制律形式第34-35页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4章 基于自抗扰控制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第37-53页
   ·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器设计原则第37-38页
   ·基于自抗扰控制器的PMSM转子速度和位置估计第38-42页
     ·数学模型第38-40页
     ·仿真结果第40-42页
   ·基于自抗扰控制器的PMSM伺服系统速度环控制策略第42-48页
     ·数学模型第42-44页
     ·仿真结果第44-48页
   ·基于ADVISOR的整车仿真第48-52页
     ·汽车仿真软件Advisor简介第48-49页
     ·控制策略仿真结果第49-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5章 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器初步设计与分析第53-63页
   ·实验条件第53页
   ·硬件设计第53-56页
     ·系统主回路第54-55页
     ·检测电路第55-56页
     ·通讯电路第56页
   ·软件设计第56-60页
     ·DSP主程序第56-57页
     ·自抗扰控制器程序第57-58页
     ·定时器TIMER1下溢中断服务程序第58-59页
     ·上位机与DSP间的CAN通讯程序第59-60页
   ·测试结果第60-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摘要第69-71页
Abstract第71-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半胱氨酸系列产品开发及其年产100吨生产装置的技术经济评价
下一篇:TEM接收线圈的测试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