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物流外包日趋盛行 | 第11-12页 |
·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物流外包企业关系的转变 | 第12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有关物流外包合作关系的研究 | 第14-15页 |
·信任问题研究 | 第15-17页 |
·利益分配问题 | 第17-18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物流外包合作关系理论概述 | 第20-34页 |
·外包及物流外包的界定 | 第20-22页 |
·外包的基本概念 | 第20页 |
·物流外包的定义 | 第20-21页 |
·企业物流外包的驱动因素 | 第21-22页 |
·物流外包合作关系及其特征 | 第22-27页 |
·合作关系的定义 | 第22-23页 |
·物流外包合作关系的定义 | 第23页 |
·物流外包合作关系的层次分析 | 第23-25页 |
·物流外包合作关系的特征 | 第25-26页 |
·物流外包合作关系的建立的具体过程 | 第26-27页 |
·物流外包合作关系产生的理论基础 | 第27-31页 |
·核心能力理论 | 第27-28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8-29页 |
·交易费用理论 | 第29页 |
·竞争战略理论 | 第29-30页 |
·新木桶理论 | 第30-31页 |
·物流外包合作关系现状及关键问题 | 第31-34页 |
·物流外包合作现状 | 第31-32页 |
·物流外包合作关系中的关键问题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基于三角模糊数和模糊群决策的物流外包合作伙伴的选择 | 第34-54页 |
·物流外包合作伙伴选择的原则 | 第34页 |
·物流外包合作伙伴选择的基本步骤 | 第34-35页 |
·物流外包合作伙伴选择的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5-37页 |
·建立物流服务商评价选择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35-36页 |
·物流外包合作伙伴选择的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6-37页 |
·基于三角模糊数和模糊群决策的物流合作伙伴选择方法 | 第37-46页 |
·物流外包合作伙伴选择方法概述 | 第37-39页 |
·基于三角模糊数和模糊群决策的物流合作伙伴选择方法 | 第39-46页 |
·物流外包合同的签订 | 第46-52页 |
·物流外包合同概述 | 第46-48页 |
·外包合同的订立 | 第48-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物流外包合作关系中信任问题 | 第54-71页 |
·信任及其特点 | 第54-55页 |
·信任的概念界定 | 第54-55页 |
·信任的特点 | 第55页 |
·物流外包合作关系中信任的作用 | 第55-58页 |
·合作企业间普遍存在的信任危机 | 第55-56页 |
·信任对外包合作关系的作用 | 第56-58页 |
·物流外包合作信任机制的建立 | 第58-63页 |
·物流外包信任关系建立的困难 | 第58-59页 |
·物流外包合作中信任的产生机制 | 第59-60页 |
·物流外包合作伙伴间信任机制的建立过程 | 第60-61页 |
·物流外包信任机制的运行效益分析 | 第61-63页 |
·物流外包合作中信任关系的维护 | 第63-66页 |
·信任的影响因素 | 第63-64页 |
·物流外包合作中信任的维护 | 第64-66页 |
·物流外包合作关系中多次信任博弈的收益分析 | 第66-71页 |
·博弈论的基本理论及概念 | 第66-67页 |
·物流外包合作关系中多次信任博弈的收益分析 | 第67-71页 |
第五章 物流外包合作关系中的利益分配 | 第71-85页 |
·物流外包合作关系中利益分配的内涵 | 第71页 |
·物流外包合作关系中利益分配的重要性 | 第71-73页 |
·合作利益的合理分配是维持和巩固其合作关系的根本保证 | 第71-72页 |
·合作利益合理分配是激励成员企业相互协助的动力 | 第72页 |
·合作利益合理分配能提高物流运作整体效率和绩效 | 第72-73页 |
·物流外包合作关系中利益分配的原则 | 第73-74页 |
·利益分配的方法 | 第74-78页 |
·夏普利值法 | 第74-75页 |
·Nash谈判模型 | 第75-76页 |
·简化的MCRS | 第76页 |
·群体重心模型 | 第76-78页 |
·物流外包合作利益分配的讨价还价模型 | 第78-85页 |
·讨价还价模型 | 第78-79页 |
·完全对称信息时讨价还价模型的求解 | 第79-82页 |
·不完全对称信息时讨价还价模型的求解 | 第82-83页 |
·算例 | 第83-85页 |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工作总结 | 第85页 |
·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附录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