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大鼠苍白球神经元放电模式的分析
| 缩略语表 | 第1-9页 |
| 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 英文摘要 | 第11-13页 |
| 前言 | 第13-15页 |
| 文献回顾 | 第15-28页 |
| 1 帕金森病的治疗现状 | 第15-19页 |
| ·帕金森病的概况 | 第15-16页 |
| ·帕金森病的神经回路 | 第16-17页 |
| ·帕金森病的发现 | 第17页 |
| ·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 | 第17-19页 |
| 2 6-羟多巴胺大鼠PD模型 | 第19-22页 |
| ·部分损伤PD大鼠模型 | 第20-21页 |
| ·黑质内注射法 | 第20页 |
| ·黑质致密部内侧及旁侧注射法 | 第20页 |
| ·纹状体内注射法 | 第20-21页 |
| ·完全损伤PD大鼠模型 | 第21页 |
| ·黑质内注射法 | 第21页 |
| ·内侧前脑束注射法 | 第21页 |
| ·动物模型检测和评价 | 第21-22页 |
| 3 脑深部电刺激 | 第22-24页 |
| 4 非线性动力学理论 | 第24-28页 |
| ·非线性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 第24-25页 |
| ·非线性动力学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 | 第25-28页 |
| 正文 | 第28-37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 ·动物分组及模型制作 | 第28页 |
| ·手术方法 | 第28-29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29页 |
| ·实验药品 | 第29页 |
|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 ·行为学检测 | 第29-30页 |
| ·生理记录 | 第30页 |
| ·TH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组化检测 | 第30-31页 |
| ·TH免疫组化检测 | 第30页 |
| ·TH免疫荧光组化检测 | 第30-31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31页 |
| 2 结果 | 第31-33页 |
| ·行为学检测 | 第31页 |
| ·PD模型大鼠的一般表现 | 第31页 |
| ·行为学检测 | 第31页 |
| ·电生理记录 | 第31-32页 |
| ·GP神经元放电频率 | 第31页 |
| ·PD大鼠GP神经元放电模式的变化 | 第31-32页 |
| ·GP神经元放电ISI序列散点图及ISIH的比较 | 第32页 |
| ·GP神经元放电回归映射的改变 | 第32页 |
| ·黑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 第32页 |
| ·黑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 | 第32-33页 |
| 3 讨论 | 第33-37页 |
| 小结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8页 |
| 附录 | 第48-60页 |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