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引言 | 第8页 |
·随机共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随机共振现象的应用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 第11-12页 |
·课题的仿真开发工具 | 第12-15页 |
第二章 随机共振理论 | 第15-36页 |
·引言 | 第15页 |
·非线性动力系统的郎之万(Langevin)方程 | 第15页 |
·随机共振理论 | 第15-32页 |
·浸渐消去理论(Adiabatic Elimination Theory) | 第16-21页 |
·本征表象中的微扰展开 | 第21-31页 |
·线性响应理论(linear Response Theory) | 第31-32页 |
·势阱切换平均等待时间与信号的时间量程匹配条件 | 第32-33页 |
·随机共振的测量方法 | 第33-36页 |
·输出功率谱密度 | 第33-34页 |
·功率谱的计算程序 | 第34-35页 |
·输出信噪比 | 第35-36页 |
第三章 随机共振系统参数与信号幅值、频率的关系分析 | 第36-45页 |
·引言 | 第36页 |
·双稳态系统的动力模型及其分析 | 第36-41页 |
·输入信号幅值A=0,噪声强度D=0的情况 | 第36-37页 |
·输入信号幅值A≠0(f=0),噪声强度D=0的情况 | 第37-38页 |
·输入信号幅值A≠0(f≠0),噪声强度D=0的情况 | 第38-40页 |
·输入信号幅值A≠0(f≠0),噪声强度D≠0的情况 | 第40-41页 |
·随机共振系统参数与信号幅值、频率的关系 | 第41-45页 |
·引言 | 第41-42页 |
·最优系统参数与信号幅值的关系 | 第42-44页 |
·最优系统参数与信号频率的关系 | 第44-45页 |
第四章 随机共振检测大参数弱信号的两种方法 | 第45-49页 |
·引言 | 第45页 |
·调制随机共振及仿真结果 | 第45-47页 |
·二次采样随机共振及仿真结果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随机共振与身体平衡 | 第49-58页 |
·引言 | 第49-50页 |
·随机共振与身体平衡 | 第50-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