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论文背景意义 | 第11-12页 |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5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框架设计 | 第15-18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论文研究的基本框架 | 第16-18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8-24页 |
·物流管理概念 | 第18页 |
·汽车物流及分类 | 第18-19页 |
·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的概念 | 第19页 |
·入厂物流的模式 | 第19-21页 |
·MRPⅡ方式 | 第19页 |
·看板方式 | 第19-20页 |
·两者的优缺点 | 第20-21页 |
·入厂物流的运输模式 | 第21-22页 |
·入厂物流的运输路径规划 | 第22页 |
·循环取货模式(Milk Run模式) | 第22-24页 |
第3章 广州丰田汽车入厂物流现状分析 | 第24-43页 |
·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简介 | 第24-25页 |
·GTMC的入厂物流现状 | 第25-28页 |
·GTMC的入厂物流的基本情况介绍 | 第25-26页 |
·丰田汽车的供应链管理思想 | 第26-27页 |
·GTMC与广州本田入厂入流中供应链的比较 | 第27-28页 |
·GTMC入厂物流中订货的物流管理分析 | 第28-32页 |
·广州丰田汽车的订货 | 第28-29页 |
·GTMC的订货信息系统 | 第29-30页 |
·GTMC的采购 | 第30页 |
·GTMC与广州本田入厂入流中订货的比较 | 第30-32页 |
·GTMC入厂物流中运输环节的物流管理分析 | 第32-34页 |
·GTMC的运输分类 | 第32页 |
·GTMC运输方式的选取策略 | 第32-33页 |
·GTMC与广州本田入厂物流中运输方式的比较 | 第33-34页 |
·GTMC入厂物流中飞翼车和包装的物流管理 | 第34-40页 |
·关于飞翼车 | 第35页 |
·关于包装的选择原则 | 第35-36页 |
·关于塑料周转箱 | 第36-37页 |
·关于铁托盘 | 第37-39页 |
·关于物流器材提供方式 | 第39页 |
·GTMC与广州本田入厂物流中运输车和包装的比较 | 第39-40页 |
·GTMC的入厂物流成功的关键所在 | 第40-41页 |
·GTMC的入厂物流存在的问题 | 第41-43页 |
·缺乏合格管理人才 | 第41页 |
·未实现完全的第三方物流外包 | 第41页 |
·信息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 | 第41-42页 |
·产销沟通不畅,不能充分满足柔性化生产需求 | 第42-43页 |
第4章 广州丰田汽车入厂物流发展对策及实施保障措施 | 第43-46页 |
·广州丰田汽车入厂物流发展具体对策 | 第43-44页 |
·努力培养企业物流管理人才 | 第43页 |
·产销一体化,实现订单生产 | 第43页 |
·充分整合企业物流信息系统 | 第43-44页 |
·将母台车系统交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经营 | 第44页 |
·销售体系的整合和控制 | 第44页 |
·广州丰田汽车入厂物流发展的实施保障措施 | 第44-46页 |
·制度保障措施 | 第44页 |
·信息通讯技术保障 | 第44-45页 |
·财务保障 | 第45页 |
·组织管控保障 | 第45-46页 |
第5章 丰田汽车入厂物流对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入厂物流的启示 | 第46-52页 |
·入厂物流在我国的发展 | 第46页 |
·初期的自营物流模式 | 第46页 |
·供应商主导的物流模式 | 第46页 |
·我国汽车制造业入厂物流运作现状 | 第46-47页 |
·我国汽车企业入厂物流存在问题 | 第47-48页 |
·丰田汽车入厂物流对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入厂物流的启示 | 第48-52页 |
·要对入厂零部件进行合理的分类组合 | 第48-49页 |
·强化信息化管理----效率优先 | 第49页 |
·提高可控性和灵活性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柔性 | 第49页 |
·最大程度地消除制造过剩的浪费从而降低成本 | 第49页 |
·物流中标准化能给我们带来系统化的高效率 | 第49-50页 |
·增加供应商的数量及建立良好的关系 | 第50-51页 |
·构筑精敏性供应链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