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区野生马蹄金繁殖特性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1 马蹄金的生理特性及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马蹄金形态学特征及分类、分布 | 第10-11页 |
·形态学特征 | 第10页 |
·分类概述 | 第10页 |
·分布 | 第10-11页 |
·马蹄金生物学特征和繁殖特性 | 第11页 |
·马蹄金抗性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抗寒性研究 | 第11页 |
·耐荫性研究 | 第11-12页 |
·抗旱性研究 | 第12页 |
·抗病虫害性 | 第12页 |
·马蹄金资源利用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野生资源开发 | 第12页 |
·引种适应性研究 | 第12页 |
·育种研究 | 第12-13页 |
·药用价值研究 | 第13页 |
·果草间作的应用效应 | 第13页 |
2 克隆植物繁殖特性的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克隆植物无性繁殖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克隆植物的觅食行为 | 第14页 |
·克隆植物的构型 | 第14页 |
·克隆整合 | 第14-15页 |
·克隆植物有性繁殖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开花、传粉生态学的研究 | 第15页 |
·繁殖分配和繁殖策略 | 第15-16页 |
·提高种子萌发途径研究 | 第16-18页 |
·克隆植物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关系 | 第18-19页 |
·国内外对植物繁殖对策的研究进展 | 第19页 |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西南区野生马蹄金无性繁殖特性研究 | 第21-4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供试材料 | 第21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无性系种群的定植 | 第21-22页 |
·野生马蹄金无性系构件克隆生长时间和空间动态研究 | 第22页 |
·野生马蹄金无性系地上部分空间结构的测度方法 | 第22-2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3-38页 |
·马蹄金无性系生长规律 | 第23-29页 |
·马蹄金无性系生长的时间动态 | 第23-28页 |
·无性系种群生长的空间动态 | 第28-29页 |
·马蹄金无性系种群的空间结构 | 第29-32页 |
·马蹄金无性系种群的空间特征 | 第29-31页 |
·马蹄金无性系的生物量特征 | 第31-32页 |
·马蹄金无性系数量与生物量的关系 | 第32页 |
·马蹄金克隆构型特征在密度制约下的可塑性 | 第32-38页 |
·不同种植密度下马蹄金前期克隆形态特征比较 | 第32-33页 |
·不同种植密度下马蹄金克隆构型形态特征比较 | 第33-35页 |
·不同种植密度下马蹄金克隆构型的可塑性 | 第35-37页 |
·不同种植密度下马蹄金生物量的分配 | 第37-38页 |
3 讨论 | 第38-41页 |
·马蹄金无性系生长的时间动态 | 第38-39页 |
·马蹄金无性系种群的空间结构 | 第39页 |
·马蹄金无性系生长初期的克隆整合 | 第39-40页 |
·马蹄金克隆构型在密度制约下的可塑性 | 第40-41页 |
4 结论 | 第41-43页 |
·马蹄金无性系生长规律 | 第41页 |
·马蹄金无性系空间生长规律 | 第41页 |
·不同种植密度下马蹄金克隆形态和构型的可塑性 | 第41-43页 |
第三章 西南区野生马蹄金有性繁殖特性研究 | 第43-5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6页 |
·供试材料 | 第43-44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44页 |
·研究方法 | 第44-46页 |
·开花结实习性以及花和种子结构的观察 | 第44页 |
·种子活力及幼苗活力的研究 | 第44-45页 |
·提高种子活力的研究方法 | 第45-46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46-53页 |
·野生马蹄金开花结实物候期分析 | 第46-47页 |
·群体水平开花结实物候 | 第46页 |
·个体水平的开花结实物候 | 第46-47页 |
·花部数量性状及形态功能特征分析 | 第47页 |
·花的构成和形态 | 第47页 |
·种子的形态 | 第47页 |
·种子活力情况分析 | 第47-49页 |
·种子千粒重及活力测定 | 第47-48页 |
·马蹄金种子活力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48-49页 |
·提高种子萌发特性和幼苗生长的研究 | 第49-53页 |
·磨破种皮对马蹄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49-50页 |
·赤霉素对马蹄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50-51页 |
·PEG对马蹄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51-53页 |
3 讨论 | 第53-55页 |
·马蹄金开花习性和物候的观察 | 第53-54页 |
·种皮导致种子休眠的原因 | 第54页 |
·赤霉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54页 |
·PEG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54-55页 |
4 结论 | 第55-57页 |
·野生马蹄金的开花结实习性及种子活力 | 第55页 |
·磨破种皮对马蹄金种子活力的影响 | 第55-56页 |
·赤霉素浸种对马蹄金种子活力的影响 | 第56页 |
·PEG浸种对马蹄金种子活力的影响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