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前言 | 第11-24页 |
·我国大菱鲆的养殖概况 | 第11-12页 |
·大菱鲆疾病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国外大菱鲆疾病的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国内养殖大菱鲆细菌性疾病 | 第14-15页 |
·鱼类细菌病的诊断及病原菌的鉴定技术 | 第15-18页 |
·表型快速鉴定技术——选择性培养基 | 第15-16页 |
·血清学快速检测技术 | 第16页 |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趋势 | 第16-17页 |
·快速细菌鉴定的方法 | 第17-18页 |
·迟缓爱德华氏菌的研究概况 | 第18-22页 |
·迟缓爱德华氏菌的主要特征 | 第18-19页 |
·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类地位 | 第19页 |
·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宿主种类 | 第19-20页 |
·对迟缓爱德华氏菌致病性的研究 | 第20-21页 |
·检测手段 | 第21-22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4页 |
1 大菱鲆病原菌—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及鉴定 | 第24-3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4-30页 |
·培养基 | 第24-25页 |
·病鱼检验 | 第25页 |
·细菌分离培养与纯培养 | 第25页 |
·人工感染试验 | 第25-26页 |
·生理生化鉴定 | 第26页 |
·16S rDNA 序列分析 | 第26-28页 |
·PCR 产物的连接转化克隆 | 第28-30页 |
·菌种的归类判定 | 第30页 |
·结果 | 第30-34页 |
·患病大菱鲆的临床表现 | 第30页 |
·形态学观察结果 | 第30-31页 |
·生理生化测试结果 | 第31-32页 |
·感染试验结果 | 第32-33页 |
·16S rDNA 进化树构建 | 第33-34页 |
·菌种鉴定结果 | 第34页 |
·讨论 | 第34-35页 |
2 利用gyrB 基因快速检测迟缓爱德华氏菌方法的建立 | 第35-46页 |
·材料和仪器 | 第35-37页 |
·菌株 | 第35-36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36-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40页 |
·模板DNA 的制备(见1.1.6.1) | 第37页 |
·迟缓爱德华氏菌gyrB 基因特异性引物设计和扩增 | 第37-39页 |
·敏感性试验 | 第39页 |
·海水养殖病鱼中迟缓爱德华氏菌检测 | 第39-40页 |
·PCR 检测结果16S rDNA 测序验证 | 第40页 |
·结果 | 第40-43页 |
·迟缓爱德华氏菌gyrB 基因及与其他菌株gyrB 基因的比较 | 第40页 |
·特异性试验 | 第40-41页 |
·敏感性试验 | 第41页 |
·海水养殖病鱼中迟缓爱德华氏菌检测 | 第41-42页 |
·对PCR 检测出的迟缓爱德华氏菌用16S rDNA 测序验证 | 第42-43页 |
·讨论 | 第43-46页 |
3 迟缓爱德华氏菌间接ELISA 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 第46-5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材料 | 第46-47页 |
·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制备和灭活 | 第47页 |
·免疫血清制备 | 第47页 |
·ELISA 方法的建立 | 第47-48页 |
·结果 | 第48-50页 |
·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免疫血清制备 | 第48页 |
·ELISA 检测方法的标准化 | 第48-50页 |
·讨论 | 第50-52页 |
4 总结 | 第52-53页 |
·全文总结 | 第52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3页 |
附录 溶液配方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