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国内外城市历史传统与现代化关系研究概述 | 第13-16页 |
·国外城市历史传统保护及其与现代化关系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中国城市历史传统保护及其与现代化关系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第三章 比较对象选择及其概况 | 第16-35页 |
·比较对象的选择及原因 | 第16页 |
·北京及其比较对象发展概况 | 第16-23页 |
·北京的发展历史 | 第16-17页 |
·伦敦的发展历史 | 第17-19页 |
·巴黎的发展历史 | 第19-21页 |
·东京的发展历史 | 第21-22页 |
·首尔的发展历史 | 第22-23页 |
·各古都的历史传统特征 | 第23-35页 |
·北京的历史传统特征 | 第24-26页 |
·伦敦的历史传统特征 | 第26-28页 |
·巴黎的历史传统特征 | 第28-30页 |
·东京的历史传统特征 | 第30-32页 |
·首尔的历史传统特征 | 第32-35页 |
第四章 国内外古都历史传统保护实践历程与现状 | 第35-41页 |
·国外古都历史传统保护工作历程及现状 | 第35-37页 |
·国外古都历史传统保护工作历程 | 第35-36页 |
·世界古都历史传统保护现状 | 第36-37页 |
·中国古都历史传统保护工作历程及保护体系 | 第37-41页 |
·中国古都历史传统保护工作历程 | 第37-38页 |
·中国古都历史传统保护的体系 | 第38-41页 |
第五章 城市现代化进程对古都历史传统的影响及其应对比较 | 第41-60页 |
·城市现代化进程对古都伦敦历史传统的影响及其应对 | 第41-45页 |
·工业化时期 | 第41-42页 |
·二十世纪上半叶 | 第42页 |
·二战后 | 第42-43页 |
·伦敦处理古都历史传统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关系主要做法总结 | 第43-45页 |
·城市现代化进程对古都巴黎历史传统的影响及其应对 | 第45-49页 |
·工业化时期 | 第45-46页 |
·二十世纪上半叶 | 第46页 |
·二战后 | 第46-47页 |
·巴黎处理古都历史传统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关系主要做法总结 | 第47-49页 |
·城市现代化进程对古都东京历史传统的影响及其应对 | 第49-52页 |
·工商业走向现代化时期 | 第49页 |
·关东大地震时期 | 第49页 |
·战后复兴阶段 | 第49-50页 |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阶段 | 第50页 |
·1980 年代至今 | 第50-51页 |
·东京处理古都历史传统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关系主要做法总结 | 第51-52页 |
·城市现代化进程对古都首尔历史传统的影响及其应对 | 第52-60页 |
·18 世纪后的朝鲜王朝后期 | 第53页 |
·大韩帝国时期 | 第53页 |
·日本帝国主义殖民时期 | 第53-54页 |
·朝鲜战争时期和1960 年代的江南开发时期 | 第54页 |
·1980 至1990 年代的新城建设热潮时期 | 第54页 |
·1990 年代至今 | 第54-55页 |
·首尔处理古都历史传统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关系主要做法总结 | 第55-60页 |
第六章 北京古都历史传统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关系处理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60-65页 |
·北京古都历史传统保护形势严峻 | 第60-61页 |
·古都北京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 第61-62页 |
·破坏了北京传统风貌、旧城肌理和空间秩序 | 第61页 |
·割裂了旧城文化传统 | 第61页 |
·破坏了传统社区结构 | 第61-62页 |
·建设性破坏严重 | 第62页 |
·旧城内人口密度高,房屋质量差,市政基础设施缺乏 | 第62页 |
·新城和卫星城镇问题 | 第62页 |
·古都北京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62-65页 |
·缺乏认识,公众历史传统保护意识淡漠 | 第62-63页 |
·城市行政管理体制不完善 | 第63页 |
·没有遵循城市发展与保护的规律 | 第63页 |
·城市建设资金匮乏 | 第63-64页 |
·保护法制建设滞后,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64页 |
·追求政绩 | 第64-65页 |
第七章 北京古都历史传统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可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 第65-74页 |
·古都历史传统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 第65-66页 |
·保护良好的古都风貌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基础 | 第65页 |
·城市现代化建设是历史风貌的保护的推动力 | 第65-66页 |
·可借鉴的经验 | 第66-70页 |
·提高保护意识,加强理论创新,用理论指导实践 | 第66页 |
·以法建市、治市,建构严密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执行性 | 第66-67页 |
·创新资金获取的渠道,构建合理的、多元的资金来源和保障体系 | 第67-68页 |
·建设合理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 第68页 |
·开放的心态和民主机制及社会参与 | 第68-69页 |
·针对城市的个性,合理规划,加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 第69-70页 |
·应吸取的教训 | 第70-74页 |
·注重解决民生问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处理好居民生活和古都历史传统保护的关系 | 第70页 |
·关注城市发展与保护中的不协调现象和不公平问题 | 第70-71页 |
·以大拆大改大建为特征的大规模旧城改造 | 第71-72页 |
·保护中的无意识破坏,甚至以保护改造之名,行破坏拆除之实 | 第72页 |
·城市传统特色丧失,城市个性趋同 | 第72页 |
·不注重城市的完整性、原真性、全面性保护,破坏了城市的和谐 | 第72-74页 |
结语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